“哈哈,太酷了!”在一個特殊打造出來的無重力室裡,裴敬興奮的一邊翻滾,一邊笑著喊道。
所謂的“宇航員培訓”,在裴敬看來,更多是在玩耍,而且還是一次很特別的玩耍之旅。
之前拍《火星救援》的時候,因為設定上當時的人類已經掌握人工重力技術了,所以裴敬並沒有進行什麼無重力訓練,更多是跟著國家航天局的專家學各種航天名詞的知識。
【認識十年的老書友給我推薦的追書app,換源app!真特麼好用,開車、睡前都靠這個朗讀聽書打發時間,這裡可以下載 .huanyuanapp 】
也恰恰是上次學了很多航天方面的名詞和知識,所以這次的培訓,裴敬更多隻需要熟悉無重力環境下如何行動就可以了。
他每天都需要在這個無重力室裡待上四個小時,熟悉這種無重力下的生活。
這個無重力室,是國家航天局最昂貴的一個訓練室了,這是利用磁力吸引形成的一個“無重量”房間。
裴敬在牆壁嵌有電磁石的無重量房間內的時候,只要穿上磁性服或磁性揹包,透過衣服或揹包上的感測器資料控制電磁石的力。
而特殊的“無重量房間”的牆壁上又嵌有電腦控制的電磁石。
這樣只需要調整牆壁中電磁石的力,就能夠使得裴敬脫離地面並且保持平衡,從而可以在房間中自由漂浮。
當然,這樣的“無重力環境”和真正太空中的樣子還是有一些差別的,並且成本還非常的高。
沒辦法,誰叫現在的地球科技,還無法真的做到在地面上創造出一個無重力區域。
能夠做到這一步,已經很不錯了。
“我很想去太空環境中看看,但顯然是不可能的,因此唯一的辦法就是利用一切技術手段來模擬。”
抱著雙手站在無重力室外的魏來,有些感嘆的說道:“在理想情況下,我們應該全片都在太空中拍攝。”
“如果我們有機會這麼做,那麼我希望拍到的跟現在觀眾所看到的片子一樣。”
可惜,這只是一個美好的期望而已。
實際上,這次《地心引力》的外太空戲份裡,只有頭盔下演員的臉是實拍的,外太空場景的其他東西,包括宇航服,空間站,地球,都是cg製作的。
雖然這會使得本片在技術和美學更加令人難忘。
但是相對的,演員們的表演難度將會更高了。
因為對演員來說,他們絕大多數時候,都是穿著一身帶著“斑點”的cg取樣服裝,固定在一個很小範圍內,進行各種無實物表演。
唯一有實物的,也就是在空間站內的情節,可以在1:1還原出來的空間站內部表演。
甚至在極端的情況下,比如電影開局的一些宇航員外天空行走的戲份,是要直接把演員的臉合成到cg製作的虛擬環境之中。
這就要求演員完全靠著面部表情,去模擬一場“太空工作”,這顯然不是容易的一件事。
這對演員來說是一個考驗。
而對魏來這個導演來說,這次《地心引力》的拍攝,同樣是充滿了考驗。
在怎麼將實拍畫面與cg動畫結合起來時,他就遇到了一個很大的難題——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