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老爺子,頓時讓我打從心眼兒裡面,對他又多生出了一種敬畏之心。
想當年,諸葛孔明,未出茅廬便曉天下三分,而我看這為老爺子,雖然身在這荒郊野外,但是抬眼一看,便可知我身上的來龍去脈,也著實讓人心生佩服。
一種後悔還有自責的情緒,從我的胸中再次冉冉升起,如是說來,那位紅衣女鬼我當真是對她不住,在那種情況下,我只求把她早早送入輪迴,卻忽略了她心中那滿滿的怨氣,單驅鬼魅,卻未除怨氣,就像是通曉歧黃之術的醫者,單治淺表之症,而忽略病之根源啊。
“好了,把手伸出來……”老先生的手中端著一個烏黑的托盤,裡面放著消毒器具,還有一團白絨絨的絲線,這種絲線我卻從來沒有看到過,另外,還有兩根銀晃晃的針,他一把抓起了我的手腕,“忍著點兒,我這兒可沒有麻藥……”
酒精那刺鼻的味道,在我的鼻腔周遭繚繞,老先生一把把那瓶子的蓋子給拔開來,之後便把這一整瓶的酒精澆在了我斷裂的小拇指之上。
鑽心的蟄疼,讓我覺得,彷彿有一隻劇毒的蠍子,拿著自己的毒腺在死命地刺著我斷指的部位,上下牙齒緊扣,兩排牙齒相互摩擦,發出了“吱吱咯咯”地聲音,因為用力,腮幫子都被我給咬的十分痠疼。
老先生放開了我的手腕,他轉身從那個烏黑的托盤裡面,抓起了那團白絨絨的絲線,他的手指修長,五指白皙,這一看就知道是醫生獨有的手指,映著燈光,我看得清楚,那絲線分明就是古代外科手術所使用的縫合線——桑皮線。
所謂桑皮線,即取桑樹之根皮,去其表層黃皮,留取潔白柔軟的長纖維層,經錘制加工,而製成之纖維細線。桑皮線不僅製作方法簡單,應用方便,且不易斷折,更有藥性和平,清熱解毒,促進傷口癒合的治療作用。
清創縫合術,是我國外科史上的重要發明之一,廣泛應用於人體各部的開放性損傷,歷代醫家代有發明。《五十二病方》中有用酒清理創傷的記載。
晉代首創用鹽水清理傷口,外敷蛇銜膏後再進行手術。
《諸病源候論》則有記載:“金瘡腸斷,兩頭見者,可速續之。先以針縷如法,連腸,便取雞血塗其際,勿令氣洩,即推而納之。但瘡痛者,當以生絲縷系,絕其血脈。”這是最早的斷腸縫合術。
以上各個醫學典籍,皆已經證明,當時已經能做早期的斷腸清創縫合術。這應是世界上最早的清創縫合的手術記錄。
隋唐時代,除了已形成較為完整的清創縫合術外,對縫合傷口的材料亦有了改進和提高。最重要的發明是使用這桑皮線縫合腸管和面板,並廣泛應用於臨床且取得了良好療效。
用桑皮線縫合傷口,除見於《諸病源候論》、《千金方》、《外臺秘要》、《世醫得效方》等記述外,明代名醫于慎行在《谷山筆塵》中介紹一個較為詳細的案例:
武則天長壽三年,有人密告皇嗣李旦即唐代睿宗“潛有異謀”。臭名昭著的酷吏來俊臣奉命審理此案。來俊臣慣於羅織罪名、嚴刑逼供。他對李旦左右的人嚴刑拷打,逼他們供出皇嗣“謀反”的罪行。
太常工人安金藏寧死不屈,並向來俊臣說,如果不相信我所說的是實話,我寧可挖出心來證明皇嗣不反,立即拔出佩刀自剖胸膛,露出五臟,血流遍地。此舉使武則天猛然醒悟,遂命人將安金藏送入宮中治療。
醫者將其五臟復位,用桑皮線縫合傷口,敷上療傷藥物,患者經宿始蘇。武則天因此取消了對李旦的追究。
可見,這清創縫合的外科手術,在古代已然是十分完善了,但是……
我看著那團白絨絨的桑皮線,又看著自己那已然斷裂的小指切口,心中不免有些擔心這看似細軟的絲線能否縫合自己的傷口。
畢竟斷肢再植可不同於一般的清創縫合,也是一項比較精細的手術。
現代醫學的斷肢再植,是將完全或不完全斷離的指體,在光學顯微鏡的助視下,將斷離的血管重新吻合,徹底清創,進行骨、神經、肌腱及面板的整復術,術後進行各方面的綜合治療,以恢復其一定功能的精細手術。斷指再植的能否成功關鍵在血管能否接通。
記得我在實習的時候也有觀摩過一例,當時那醫生的手法,可以說高明至極,那麼這位老先生,用古代的醫療器具來給現代的人看病,總讓我覺得有些不靠譜。
“怎麼,你對老朽的技術看來很不相信啊!”他雙眼圓睜地看著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