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他一貫以來的看法和經驗總結。思維邏輯、身體素質、抗壓能力,她們都不佔優勢。
他不應該待在那個組裡,跟兩個小白從頭學起的,那會讓他懈怠。
他沒有把鄭星瀝放在眼裡過,可她的成績卻一再給他意外。
沒事,光理論不會實操也是白幹的。他想。
他開始注意鄭星瀝,一開始是因為不甘心,想從她的處事裡找出破綻和錯處,以此保持高高在上的作態。
可是後來,他不得不承認,她很努力,非常努力。
入門很難,她就努力看,要學的語言很多,她就拼命學。教室,圖書館,哪裡都是她。甚至食堂碰見的幾回,她一邊捧著碗喝粥,一邊撚起書邊翻頁看程式碼案例。
他想:要公平競爭才行,起碼要她的程度跟自己在一個水平線上才能做競爭對手。
於是他給她推薦了網課老師,關注著她的學習進度,等她成長成跟自己一樣的人。
可結果是,鄭星瀝遠比他更有天賦,也更厲害優秀。她是個例外,是個學計算機很厲害的女生。
慢慢的,那種想跟她一較高下的好勝心竟漸漸變得不同尋常了。
他開始期盼機率論課,期盼老師點起那些成績不好的同學。因為這樣,他就可以和她一起上去做題,那是他們距離最近的時候。
他安慰自己,這或許是強者之間的惺惺相惜。
後來鄭星瀝戀愛了,是個搞體育的。
蔡倫不明白為什麼。
四肢發達,頭腦簡單,跟體育生掛鈎的是這種粗暴評價以及各種花邊。
鄭星瀝不應該喜歡這樣的人的。她應該跟更優秀的人在一起。
他想去打聽那位“沈戍”,卻又覺得這樣很沒有面子。
但是不能讓這個人影響鄭星瀝的成績。他必須要讓自己的對手一直是對手。
實驗室面試,他看見的那個人,他問她是不是男朋友,鄭星瀝沒來得及接茬兒,他便以為是的。
“沈戍”跟想象中不一樣,甚至書卷氣很濃。
路過眼鏡店的時候蔡倫不自覺地拐了進去,鬼使神差地配了副平光鏡。
金絲邊的鏡框,這是他唯一可以模仿的地方。
而她甚至沒有發現這點相似。
直到沈戍真正出現在科創,他個子很高,五官清雋還透著股正氣。
朱學長拉自己出來作證,蔡倫從沒有像那天那麼窘迫過。他不停想要找出證據,證明沈戍不好,可自己失敗了。
沈戍很喜歡鄭星瀝。
因為他看著鄭星瀝的眼睛裡是亮的,鄭星瀝也一樣。
蔡倫不明白為什麼。八杆子打不到一起的人,沒有共同興趣愛好的人,為什麼會在一起呢?他懂什麼是決策樹嗎?知道什麼是 python 嗎?人工智慧究竟是幹什麼的,他能說出一二三嗎?
沈戍大概統統不知道,可他有鄭星瀝的喜歡,僅僅這一點,就已經足夠了。
<101nove. 比賽前,鄭星瀝的視線掃過來的時候,他心虛地低頭。
他相信她的能力,但是不相信徐阡也不相信小六,更不覺得只憑她可以托起整個隊伍。
這世界上,哪有那麼多的例外啊。
沒有的。
到比賽落定的那一刻,蔡倫說不清楚是什麼心情。
他不願意承認自己的理論錯誤,依然執拗地告慰自己,這是運氣問題。
可當徐阡模仿著學長的語氣,把話拋回來的時候,那種羞恥和困窘叫他永不能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