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萬貴妃在成化年間之強勢、盛寵,且不敢光明正大謀害身為皇子的孝宗,更何況其他朝?
皇后乃皇子嫡母,她受的教導,不會當庶子是敵人,只會盡心教養他們。不管往後即位的是皇后親子還是妃嬪之子,皇后總會成太后,無人敢不敬她。
倒是那等為著一時意氣,謀害妃嬪之子的皇后,著實短視——你害得皇帝這一支絕嗣,過繼來的嗣子認不認你且兩說,若是嗣子還好,若即位者與大行皇帝同輩,你從皇太后降格為皇嫂,尊榮不再,那是何等愚蠢?
因此除非實在愚笨得厲害,皇后罕有主動出手謀害妃嬪皇子的先例,倒是皇室子嗣單弱,養不住的居多些。
為著這個緣故,皇帝往皇后那裡多走幾趟,皇后倒要勸皇帝多去看看任貴妃:“我也經過喪子之痛,恨不得跟他去了。如今任氏正傷心,萬歲倒是多去安她心的好。”
天啟皇帝寵愛任氏不假,普祥對任氏可沒啥興趣:任氏長得是挺漂亮,可皇后更端莊美麗;任氏活潑愛笑,性子討喜,然而孩子沒了她比誰都傷心,哪裡有功夫討好皇帝?
最要緊的,任氏不曾讀過什麼書,見識更是短淺,寵妃再聰慧,能說的不過些衣食住行、雞毛蒜皮小事,真正能使皇帝感覺有話說的,還數皇后。
宮中已有幾位妃子,便是皇帝責任,他沒法撇下妃子們不管,往後卻能不採擇良家子、不再納妃。天啟本就不是好色之人,普祥更將江山社稷看得比美人要緊,宮中妃子便足夠他頭疼,與其開後宮,倒不如多花些時間想想怎麼挽救大明於危亡。
想到最後這個大問題皇帝就一陣頭疼,有些話與大臣不好說,與宦官宮女說不著,只好與皇后說一說。
殊不知皇后心中也暗自驚奇,她以往與皇帝生兒育女,話卻少,只聽說皇帝不學無術,倒不曾想到他心思細密,頗有見識。
往常皇帝來皇后這裡,一看沒什麼有趣玩意兒,甩手就走的事情也不是沒有,如今可不一樣,皇帝寧願與她多說幾句話,問她在民間生活情形,夫妻兩個感情倒一日好似一日。
算下來皇帝如今也才二十一歲,皇后比皇帝還小一歲,要放在普祥上輩子,都還是青春活潑的年輕人,這兩個倒經歷三回喪子之痛,令人唏噓。
九月裡頭,皇帝自太子薨後頭回宿在皇后這裡,皇后才覺出皇帝竟整晚整晚睡不著覺。
彷彿虛空中不斷有人拿鞭子笞打他,這人渾身緊繃,沒有一刻能夠放鬆。
皇后不禁大駭:人不睡必死,皇帝這般情形已有多久?再這樣下去,他還能活多久?
寢殿內留著幾盞蠟燭,床帳將燈光過濾得模糊微弱,皇后瞧見皇帝眼睛大睜,盡是焦躁疑慮,不禁有些心疼他,伸手去尋他的手。
皇帝兩手交叉在胸前,指尖不住顫動,正一刻不停地謀算未來。這三個月,他每一日都殫精竭慮,非得耗盡精力後才睡去,夢裡全是破碎的山河,慘死的百姓,被大火焚燒的宮殿,鐵蹄踏過雕欄玉砌,蠻夷佔據朱牆黃瓦,帝王殉國,公主斷臂……
沒有一日好睡,他總在極度疲倦中睡去,又在極度恐懼中醒來,大明覆亡的命運死死壓在他心頭,無論身為皇帝的那部分,還是身為普祥的那部分,都快要被逼瘋!
幸而皇帝並未倒黴到極點,皇后發覺他情形不對,握住他的手,輕聲道:“萬歲在想什麼?”
心頭壓著沉甸甸的東西,皇帝無心與皇后敦倫,兩人不過睡在同一張床上而已。
三個月擔驚受怕,皇帝精神早已繃到極限,當此深夜,人心防最為脆弱時,無數瘋狂念頭在他心頭轉動,皇后發問,他驀然冷笑,想也不想衝口而出:“大明要亡了!”
皇后駭得坐起,叫道:“萬歲說什麼?”
話一出口皇帝便有些後悔,可堵在心頭三個月的東西,彷彿隨著那聲冷笑有所鬆動,他需要發洩,需要有人聽他訴說那可怕的命運。
皇帝雙手如鐵鉗死死扣住皇后肩膀,一字一句道:“朕知曉了未來,兩年後朕就要死,十九年後大明便要亡國,亡國那一日,你在你的宮殿中投繯!”
他滿以為皇后會痛哭流涕,會嚇得屁滾尿流,萬萬不曾料到,皇后竟輕輕按住他的手,平靜道:“若大明亡國,妾自當以身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