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筆♂趣÷樂 .】,精彩無彈窗免費閱讀!
第494章 494 作家與皇帝4
皇帝性情大變,跟前伺候的人只覺奇怪,卻不疑心他內裡已換過芯子,你道這是為啥?
原來頭一件兒,傷到魏忠賢、下到宮中雜役,都以皇帝為真龍天子,百邪不侵,縱信神神鬼鬼的事情,也不會往皇帝身上想。
二來,有個說法叫天威難測,伴君如伴虎,皇帝心思變幻,還要跟底下人交代不成?休說魏忠賢與客氏,就是李娘娘、王皇后,都輪不到與皇帝要交代。
皇帝性情改了,旁人只有隨著他打轉的份,你看那北斗七星還得繞著紫微帝星轉,更何況地上凡人,哪能與皇權抗衡?
因此魏忠賢等人只以為皇帝遭逢生死驚變,太子又薨逝,因此性情有所改變也不足為奇。
這一變,就數魏忠賢最難受,以往皇帝最信任他,如今皇帝寧肯請教閣老也不肯問他政事,叫他如何不難受?
其實皇帝也不是沒問過,他想著魏忠賢弄權這些年,史上頭一號權奸,總該有幾分本事,誰知說起政事,他那點水平全然不夠看。也就仗著皇帝信任爬到高位,旁人動不得他而已。
若是個有用的人,皇帝只怕還要想法子收服魏忠賢來用,偏他當真沒啥本領,因此不上一個月,皇帝已為魏忠賢想好去處。
大明的天子多少有些個怪癖,宣廟好鬥蛐蛐,憲廟寵幸萬貴妃,武廟在宮苑裡設豹房,世廟好道,神宗不上朝……
輪到當今天子,他把木工活看得比江山社稷還要緊!
昔年國本之爭,神宗在位,想立鄭貴妃所出福王為太子,大臣們以立嫡立長為由,只認皇長子常洛,而朱常洛直到十三歲才出閣讀書。
朱由校比爺爺更慘,直到十五歲即位,也不曾出閣,書自然是讀過的,可從沒與閣老們打過交道,那些老狐狸所思所想他全然不曉得。
不過這樣胡鬧的皇帝也有個好處,他只消將一分心思放在治國上頭,文官們便要謝天謝地謝祖宗保佑,尋思皇帝該改好了。
皇帝以往胡鬧得過分,因此他一廂請教閣臣政事,一廂又使人往東南福建一帶去尋紅薯,滿朝上下竟無一個人覺得稀奇。
皇帝想來想去,民以食為天,吃飯乃頭一樣要緊事,他如今在朝堂上並無威信可言,就這些日子分別見過幾位閣老,當面唯唯諾諾,彷彿敬他如天,可他但凡提出點要求,老狐狸們就能連消帶打給他駁回來。
便是他們應下,皇帝也能想得到,必是能拖就拖,能偷工減料就偷工減料,絕不會照著皇帝意思去辦:無他,信不過胡鬧的皇帝耳。
既這麼著,皇帝只好藉著胡鬧的殼子暗度陳倉,明著叫人往福建收集紅薯等新鮮吃食,任誰也想不到他心裡還藏著天大的事情。
大臣們與皇后倒是覺得,皇帝雖時不時折騰些奇怪的事情,到底比從前更靠得住些,且不說閣臣們老懷大慰,皇后先又意外又歡喜,待皇帝也多了幾分親近。
說起後宮,這裡又有一個皇帝與普祥不同處。自打皇帝生下來,就沒人教他要一心一意待一個女人,他雖不好色,妃子也有好幾個,就連皇后在這事上頭也說不出什麼話來。普祥卻不一樣,別看他是個後宮文寫手,實際他奉行的卻是嚴格的一夫一妻制,若有妻子,決不肯再納二色,要是與妻子感情破裂,也當先離婚,再談其他。
沒奈何如今普祥裝在天啟皇帝這個套子裡,就是他想只守著皇后一個,皇后也不能答應——當日孝宗盛寵張皇后,宮中再無二色,子嗣單薄到只剩下武宗皇帝一根獨苗苗,武宗二十多歲時,未能留下子嗣便去世。
當時大臣不得不迎立近支宗室為嗣,便是後來世廟嘉靖皇帝,誰知新立的皇帝頭一件事便是“大禮議”,將生父興獻王追認為皇帝,竟不認自個兒是孝宗嗣子,從此以後,孝宗一脈絕嗣。
這可是皇家,實實在在有皇位要繼承!
孝宗前車之鑑就在那裡放著,往後的皇帝,哪一個都不敢再獨寵一人,定要多生幾個兒子出來,才好保住自家這一支宗廟祭祀不絕。
當今天子這一系本就單薄,更有福王系在旁虎視眈眈,皇帝身負重任,自然不能獨寵一人,皇后還要勸他多臨幸幾位妃子,後宮的皇子,多多益善。
普祥上輩子那會兒,宮鬥劇十分流行,以至於世人都以為皇宮內院說死孩子就死孩子,一點兒規矩沒有。實際稍通曆史的人都該曉得,皇室子嗣貴重,哪裡容得妃嬪主動去害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