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日撞上沐三算湊巧——那孫姑娘錢財不夠,這夥人眼見敲詐不出好東西來,便不大愛搭理孫姑娘,孫姑娘沒法子,找到沐三公子求救,不料沐三真個十分公義,立時去救姑娘。
這幫人一看沐三去救人,心道,若叫沐府三公子救走孫姑娘,他們打著青松旗號騙錢的事情豈不要敗露?因此飛也似地跑去將青松搬來,兩撥人恰好撞到一起。
也是沐三那日倒黴,不曾帶上護衛。若他果真叫青松砍死,只怕信王府與沐王府立時便要生嫌隙,哪裡還得空查他們這夥子小人的去處。
信王好儒學,如今人已中年,卻仍如少年般信公義,信公道自在人心,聽聞這般惡事,險些氣出個好歹,立刻進宮找他皇兄告狀。
皇帝手握錦衣衛,查到的訊息只有更多,見信王氣咻咻走來,笑道:“你做什麼生氣?這等小事,叫手下人去辦便是。”
信王道:“那兩個孩子都一心走好事,偏為奸人所趁,如今一個在太醫署養傷,一個還鎖在五城兵馬司戴罪,若不嚴懲這起子小人,往後還不知道有多少人要打咱們家孩子的主意!”
皇帝點頭道:“回頭你帶上?@哥兒,叫?@哥兒去給清和賠罪,你是他老丈人,當著你面,他不敢欺負?@哥兒。”
信王一向通情達理,唯獨在宋好年的事情上,因自覺愧對這個兒子,十分縱容他,這幾日往來奔走,卻不肯叫宋好年往沐駙馬跟前湊,唯恐女婿一個不高興,拿兒子出氣。
這時候聽見皇帝說,信王道:“?@哥兒同他媳婦日日守在太醫署,賠罪的話說過不曉得多少回,哪裡還用我押著去賠罪?”
皇帝失笑道:“?@哥兒是個實誠人,怎麼你尋回他,自己也變得這樣實誠?”
宋好年這樣直來直去的實心眼,在京城裡委實叫人不放心。
信王又同他皇兄說定要派人嚴查這事,皇帝答應:“放心,一準兒不叫咱們家孩子吃虧。”
信王這才滿意地告退,又去太醫署看宋好年。
皇帝比信王大十歲,當日即位時,信王還未滿十歲,皇帝親自帶在身邊教養,同養個兒子也差不離。
當日皇帝尚且沉迷木工,大明日漸沉淪,國庫空虛,魏忠賢掌權,就連親王的俸祿用度也要剋扣。
皇帝對幾位叔叔感情並不深厚,隨魏忠賢剋扣,唯獨對信王這個弟弟十分鐘愛,親自過問吃穿用度,不肯叫他受一絲委屈。
信王連孫子都老大的人,還能抱有這樣一份天真,皇帝功不可沒。
皇帝看著手中錦衣衛遞上來的條子心想,自己真是個天生忙碌命,弟弟家的孩子不聽話,還得他來擦屁股。
那夥子閒漢哄著李青松為他們做事,請他們吃酒吃肉是正經,哪裡有膽子對上沐王府的老三?
不論哪邊王府出手,隨手都能捏死他們,不比捏死一隻螞蟻困難多少。他們敢同時算計李青松和沐三,自然有更要緊的人物摻和在裡頭。
皇帝有些頭痛地想,這等事情,合該德約自己來頭痛才是,偏我怕他傷心,那麼大個人哭得跟孩子似的太丟人,只好我頭痛。信王不曉得皇帝對他滿心放縱偏疼,自個兒悠悠然到太醫署,尋著宋好年,見他氣色神情都還好,不似受過磋磨模樣,放放下心來,對宋好年道:“你母妃急得很,催我帶你們回家,你若實在不放心,
我使個人留在這裡,沐三一醒來就報與你知曉。”
宋好年才要拒絕,信王又道:“如真見不著爹孃,哭得哄不住,你就不心疼?”
如真就是宋好年夫妻的命根子,他兩個一聽如真哭個不住,果然著急起來,偏宋好年又實心眼,不肯就這樣撇下沐三,索性對信王道:“爹,你把我媳婦帶回去,如真見著她就好哩。”
信王:“……”他本想騙兒子回家去歇幾日,哪裡想得到這小子這樣實誠,難怪皇兄說,實誠也不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