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代雲南王沐英,本是太祖高皇帝養子,與太祖諸子感情深厚。
洪武十五年,因義母孝慈高皇后薨逝,沐英悲傷過度咳血。洪武二十五年,懿文太子薨逝,沐英又因悲痛欲絕而罹患重病,兩個月後病逝。
高皇帝追封沐英為黔寧王,諡號昭靖,配享太廟,沐氏子孫永鎮雲南,世代忠良。
當今沐王尚在雲南一帶清繳賊寇,諸子中僅次子跟隨身邊,長子沐清和身為長平駙馬,長居京城,三子沐清汲、幼子沐清流皆居於京中沐王府。
沐王府三公子沐清汲,也是個京中有名的奇人,這位公子不愛美色不好錢財,唯獨小時候聽評書故事太多,立志要做個除暴安良的好漢,成為與黔寧王一樣的英雄。
沐王府家大業大,他又不做世子,沐王、沐駙馬等人都由著他折騰:左右心地是好的,做不下啥壞事。
偏有一樣,沐三生就一雙瀲灩桃花眼,直鼻薄唇,一打眼瞧去,風流無比,任誰也想不到這張風流到有些邪魅的臉下邊,沐三公子有一顆實誠的心。
如今沐三被灌下麻沸散,正在太醫署中療傷,沐駙馬手下已打聽得事情來龍去脈:原來沐三天性急公好義,若有人求助於他,他總要給人一個交代。
前幾日,那城西孫家姑娘在街上見著沐三,求他救救她,道是她爹要把她嫁個七十多歲的老鰥夫,那老頭子孫子都跟她年紀差不多,她不願意,那鰥夫家人要來搶她。
沐三聽說,登時十分同情,要為這姑娘做主,與她一同到姑娘家中,警告她父親不得將好好的閨女嫁給半截身子入土的老頭子。那孫姑娘的父親當時唯唯諾諾,不住點頭,生怕惹怒沐三,沐三以為事情已經解決,滿意離去。誰知道沒過兩三日,孫姑娘急忙派人來尋沐三,道是她爹說話不算話,那老鰥夫家派來搶她的人已在路
上。
沐三連護衛也沒帶兩個,匆忙趕去救孫姑娘,正要拉著她離開,忽然又有一群人趕來——正是李青松與五城兵馬司的人。一個照面,沐三當李青松是那老鰥夫家來搶親的孫子,李青松當沐三是欺男霸女的惡棍,兩個人打將起來,沐三雖出自武將家,也有個做大英雄的夢,偏偏生得文弱秀美,哪裡打得過青松這個鄉下野
小子?
又加上他嘴快,戳中青松心中痛處,別看青松才得教訓,決心從今往後要謹言慎行,不給姐夫惹禍,但他還是個十五六歲的小子,真到氣頭上哪裡能忍得住?
抽出繡春刀,照著才學的刀法狠狠劈下,饒是最後時刻猛然撤掉部分力道,李青松仍重創沐三。
沐駙馬當真哭笑不得:“鬧半天,他們兩個都去做好事,竟撞到一處,成了壞事?”他不是沐三和李青松這等沒心機的傻孩子,沐駙馬打過的勝仗,比青松聽說過的還多,聽完來龍去脈他立即嗅到不尋常的氣味:沐三與李青松都算是京中好打抱不平的紈絝,兩個人一向圈子不同,不
曾碰過面,怎的這回就不小心撞到一處去?
沐駙馬疑心大作,非但立時叫自己的人去查,還要將此事告知長平公主:“小孩子打架事小,要挑起沐王府與信王府嫌隙才是大問題。”
長平公主自然知曉利害,即刻進宮面見皇帝,先告知他沐三與李青松如今情形,又將駙馬的疑慮說給皇帝聽。
天啟皇帝臉色變幻不定,半晌道:“清和說得有理,使人去查。”立時召來錦衣衛指揮使,叫他細細查來,不可有絲毫疏漏。
太醫署這裡,信王府其他人都已陸續回府,唯獨宋好年夫妻兩個還在,或是照看沐三,或是預備太醫署缺啥貴重藥材,他們便立時回王府取來。
沐駙馬查到內情時,信王府護衛也查到不少東西:原來慫恿青松的那幫人,還真沒幹好事。
京城這樣大,每日裡不大不小的事情少說也有上萬件,便是官府也管不到全部。這幫人有個法子,尋一個有靠山又好哄的公子哥兒,哄著他摻和進事情裡頭,兩頭佔便宜。譬如孫家姑娘這事,他們先與孫家姑娘說,花些須錢財,他們便能與孫家姑娘擺平事情,從姑娘那裡哄到不少錢財。再回頭使李青松去路見不平,青松見他們辛苦跑路,還要把自個兒俸祿拿出一部分
,請他們吃酒。
孫姑娘手頭沒錢便罷,有些個手頭有錢的人家,叫他們這般哄騙走大注錢財,偏青松還這能把麻煩解決掉,也不能說這幫人收錢不辦事,還只當他們收錢辦事,十分有力哩。
這般兩頭欺瞞,苦主承擔損失,青松出力不討好,也就最先辦下的幾件事情還能叫人稱頌,這些日子風聲漸漸變化,他的名聲已不大好聽。
好些人說起李青松,都道:“與人強要錢才肯做事,原也不算啥,可原先那個好名聲,我是一絲一毫不肯再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