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對談。 “阿父身子不適,應當好生休息……
嬴政已過外傅之年, 身量拔長,已過七尺。
他一進入殿中,就將目光放在秦子楚的身上。
“阿父……”未出口的話語止於半路, 他的目光轉向兩側的侍從。
侍從們察言觀色, 見秦子楚頷首,紛紛行禮告退。
當殿中只剩父子二人,嬴政走到秦子楚身旁:“聽聞阿父今日召見醫工……莫非身子有恙?”
秦子楚沒有隱瞞,直言道:“只是偶感風寒, 政兒無需擔憂。”
“即便只是風寒, 亦當謹慎。”嬴政取過一旁架子上的長袍,遞給秦子楚。
秦子楚全盤接納了嬴政的關心,束好外袍的系帶。
“若非政兒的提醒, 吳陽等城還不知會陷於怎樣的境地。”
人禍尚可預料, 天災難防。
嬴政沒有答話。
即便能提前知道一些事,要想徹底改變它們,實際上並不容易。
何況, 他前一世的記憶停留在舞勺之齡, 也只記得這兩年的事。
他換了一個話題:“韓國覆滅,其餘各國必有異動, 當小心防之。”
“自然。”秦子楚壓下喉口的癢意, 又抿了些水,“若六國聯合,兵臨城下,對我們而言亦是不小的威脅。得想辦法分而化之。”
“我有一法。”嬴政倏然出聲,走到桌案前,找了一片空白的木牘,提筆書寫。
秦子楚走到嬴政身後, 望著他落筆寫下的內容,眸中掠過一分笑意。
“政兒所想,正是我之所想。”
“在那之前,還需一人牽掣黃歇。”
嬴政放下筆,任墨跡自幹,
“我欲拜呂不韋為少傅,阿父以為如何?”
少傅,太子之師也,常為恩榮勳官。
呂不韋如今是秦國的丞相,又拜了侯,再往上,就只有擴大封邑,加賜勳官,以示恩榮。
秦子楚不解道:
“為何?政兒既然不喜歡呂不韋,以直相待便是。以他如今得到的地位與食邑,早已還了這些年的功勞,無需再進一步。”
“此舉並非為了恤其功,而是為了安其心。”
多年的父子已讓二人有了各自的默契。嬴政不需要將話說到底,只略提了一句,秦子楚便明白了他的意思。
如今秦國正是多事之秋,更需要穩定將相之心。
而呂不韋這人,確實有幾分獨到的才幹,擔得起丞相之職。要不然,哪怕呂不韋真的對嬴政父子有救命之恩,封侯賜地已然足夠,何須送予丞相之位?
有利息牽扯在,秦子楚倒不擔心呂不韋會背叛。
只是當年,因為兩次算計年幼的嬴政,呂不韋這麼多年來,怕是不止一次地擔心自己被秋後算賬。
因為秦子楚只有一個兒子,若無意外,將來即位的一定是嬴政。
呂不韋怕自己步廉頗、商鞅的後塵,這些年行事頗有些束手束腳,不願有任何出格之處。
“不管將來如何,總歸要表一t表態,讓他安心才是。”
嬴政淡淡開口,沒有避忌自己的真實想法。
“呂不韋是個聰明人,”秦子楚認同了嬴政的態度,讓他安心,
“聰明人,總歸比愚忠的蠢人好用一些。”
以後如何,那是以後的事。
只要呂不韋不要從進退有度的聰明人轉變為目高於頂的蠢人,做好自己分內之事,不要將手伸到別處,那他就一直會是秦國備受禮遇的上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