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所準備的梁九功上前半步:“皇上,太子來給您請安了。”
“哦,保成來了,正想著他呢。”
說話間,胤礽已經走進了乾清宮正殿,給康熙請安過後,笑道:“兒子此次前來是恭喜皇阿瑪。”
“何喜?”康熙不解,反問。
“本來孩兒只當十四弟有大帥之才,好生培養一番定然是我大清的冠軍侯,不曾想,十四弟竟然通了人情世故,方才都知道來和孩兒道謝。十四弟既有帥才,又通人情世故,可不就是大清之福嗎?是皇阿瑪之大喜嗎?”
打仗可不是隻有帥才就夠的,為人處世也至關重要,否則得罪人而不自知,被人在後勤或者其他地方卡脖子都可能影響到一場戰局。
此外,他也猜到皇阿瑪對自己的複雜感情,在瞭解對方心態之後,格外小心,不肯留下一個讓對方心下不安的小尾巴。
“倒是大喜事,不過也說明保成有識人之明。”康熙自己都沒察覺,隨著胤礽的恭喜,內心深處的一絲絲防備消散而去,也跟著歡喜道。
帥才,他手下也不是沒有,讓他更歡喜的其實還是兄友弟恭。
比較雙標的康熙只在意他的好大兒和其他兒子是否兄友弟恭,完全忽視了其他兒子之間是否兄友弟恭,哪怕老四和十四當場吵架,他都不覺得有什麼。當然,他們比起和睦,也不入康老爺子的眼。
此時,只覺得保成能容人。
“保成長大了。”他不由感嘆了一聲,以前他多麼盼望著保成能夠和他所有兄弟姐妹好好相處,盼來盼去卻發現只是他的奢望。保成根本不懂他的老父親心,對其他兄弟那是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自己但凡偏了哪個兒子一點,保成那裡就不樂意,彷彿自己背叛了他們母子似的。
現在好了,保成終於長大了,能夠體會到他這顆老父親的心了。
“這……”胤礽被康熙的話雷得不輕,他哪裡是長大了,是都老了。
上輩子他可是活到五十出頭,不比現在的皇阿瑪年輕幾歲,這才慢慢開始瞭解康熙的心境。
算了,只要皇阿瑪高興就好,胤礽默想,任是誰在自己父母面前都永遠是個孩子,他也一樣。父母認為自己的孩子長大了也正常,不由地,他想起了一篇網文上的小故事,便笑了起來。
“阿瑪這句話倒是讓孩兒想起一個笑話。”他一面笑,一面複述t,“古時候,有一個老漢活到了114歲,他兒子也活到了97歲。”
康熙聞言,嘆道:“人生七十古來稀,真是有福之家。”
“可不是,有一天,一個人去看望人瑞,剛進門就見那個百歲老人指著自己97歲的兒子在罵。您猜他在罵什麼?”胤礽賣了個關子。
“罵什麼?”康熙好奇,順著話往下問。
胤礽忍不住笑了起來:“他罵得是:小小年紀不學好,學會偷桃吃了,長大瞭如何得了。”
康熙不由怔住,如果被罵的不是一個97歲的老漢絕對沒有任何問題,可是,那個小小年紀不學好的人已經97歲了,再長大,又能長大到什麼程度?
噗嗤一聲,梁九功忍不住笑了起來。
太子說的笑話轉折得太突兀了,他是一點兒準備都沒有,正殿內,其他人的也和他差不多,笑成了一團。康熙也沒有免俗,跟著一起笑了起來。
良久,大家笑得差不多,胤礽複又說道:“孩兒倒是希望幾十年後,還能聽見阿瑪對孩兒說一句保成長大了,哪怕那時孩兒已經七老八十,哪怕牙齒掉落。”
康熙面對自己最喜歡的兒子也是感性之人,聞言,眼睛一酸,不禁摩挲著兒子的光腦門:“保成,你真的長大了,阿瑪很欣慰。”
能夠在這個時候仍然說出希望自己萬壽無疆之類的話,保成是真把自己放在心裡去了,不是當皇上,而是一個父親。讓康熙如何不動容,就是他,如果處在保成的位置恐怕也無法真心說出這樣的話來。
梁九功在旁目瞪口呆,就是他,也沒想到事情居然會往這個方向來發展,太子越來越讓人難以琢磨難以預料了,哪怕他看著太子長大的。也幾乎把不準對方的想法了,要知道,在以前他對太子還是挺有把握的。
就感覺,太子在他不知道的地方進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