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訊息的時候,徐飛和他的戰艦還在寬鼻人母星附近。
那裡位於三百光年的禁區之外,爆發的恆星恰好擋在返回太陽系的路上,原本只直航就能回家,現在卻要遠遠地繞一個大圈,路程增加一倍不止。
知道情況不對,艦隊立即出發,可還是被超新星擋住歸途,不得不再繞得再遠一些。
東方白腦中彷彿出現了伽馬射線暴以球狀向外擴散,一支可憐的艦隊,不得不一次又一次遠離危險區域,以至於歸程越來越遠的情景。
這簡直就是亞人版的人在囧途!
亞人的戰艦不是無限續航,繞行消耗了大量的燃料和時間,行程還不到三分之一,艦隊的燃料已經接近極限——直航正好返回地球,繼續繞行只會越走越遠。
解決的辦法很簡單,隨便找一個星系,躲在恆星或某顆行星的身後,等伽馬射線暴結束之後,再重新起航。
嗯,各種星體都是伽馬射線暴的天敵,如果說射線暴本身是個球體,那麼各種天體就是在球體上鑽了一個又一個窟窿的駐蟲。
說起來簡單,做起來也不難,但它卻是個非常艱難的決定。
因為伽馬射線暴以球形擴散,一旦這樣做,艦隊就會鑽進球體內部,想回歸地球,就必須以超光速穿過厚達三個多月的伽馬射線層。
注意,這裡指的不是時間,而是距離!
亞特戰艦非常緊固,可也頂不住高強度伽馬射線的長時間照射,唯一的辦法,就是找個擋在超新星和太陽系之間的星系,透過星體留下的窟窿,脫離球體內部。
說起來簡單,但做起來卻很難。
因為星體全都處於絕對運動之中,超新星和駐蟲的位置關係時刻都在變化,駐洞也隨著二者的變化而移動。
找到駐洞不難,難的是確定駐洞的準確方位,並在透過期間始終保持位置正確!
這可不是看看星體在哪兒就能解決的問題,必須進行大量的測算,而且在這一過程中絕對不能出現半點錯漏,否則一旦陷入射線的海洋之中……也不是沒有脫身的辦法,將速度保持在光速,與伽馬射線的速度同步,戰艦不會接觸大量射線,從而避開射線的傷害。
可如此一來,戰艦就困在了射線層之中,不能加速,也不能減速,什麼時候射線衰減到安全強度以下,什麼時候才能脫離困境。
畫重點,這裡的安全強度,指的是超光速飛行時的安全——在射線層中靜止不動,和在射線層中高速移動,接觸的射線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數量級!
東方白聽得一頭黑線,擱地球上,航海遇上風暴就已經是非常要命的情況了,這倒好,居然研究怎麼在超光速傳播的射線層裡生存,還真特麼是星際文明才會遇上的煩惱!
那時的徐飛只是個艇長,並不是艦隊的指揮官,但那段時間,所有的重要決定都是艇長們共同制定完善,而不是指揮員的個人決定。
畢竟是涉及艦隊安危的重大決定,指揮官不想獨斷專行。
所有人達成一致之後,計劃進入實施階段。
找個星系很簡單,艦隊在那裡等了幾個月,伽馬射線暴如期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