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白倒抽一口涼氣,林學棟則是一臉陰沉。
虛無到底是什麼東西?
以他們倆的知識面,完全可以想象恆星爆炸時的場景,但他們無論如何,都沒法想象究竟是什麼樣的力量,能在那麼短的時間將正處於穩定期的恆星摧毀。
這還是文明的力量麼?就是傳說中的神明,怕是也沒有這樣的能力吧?
恍然之間,東方白第一次懷疑唯物主義是不是真的正確。
林學棟倒沒這種懷疑,他堅持認為,所謂虛無一定是種特別先進的文明,不管摧毀行星還是摧毀恆星,都是這個文明的超級武器,而這種武器遠遠超出人類的想象之外,很可能是從宇宙最基礎、最根本的法則入手,才會擁有瞬間瓦解恆星的力量。
這樣說或許太抽象了,但在人類掌握核彈之前,爆炸是屬於炸藥的天職,沒人相信,甚至想象不到只需要一枚核彈,就能瞬間摧毀整個城市。
所以,不是科技達不到瞬間摧毀恆星的高度,而是虛無遠遠超出人類想象的極限。
這不是隻靠想就能彌補的差距,只有不斷的發展壯大,但人類有能力站到同樣的高度時,一切都將迎刃而解。
當然了,所有這一切的前提,都是人類能一直存在,且能繼續發展。
恆星的爆炸不是件小事,因為它還有另一個令所有已知文明毛骨悚然的名字——超新星!
逃離戰場的亞特戰艦,迅速將這個訊息通報附近的殖民星,在最初的震驚過後,所有殖民當局不約而同地做出了放棄殖民星的決定。
多年心血一朝成空,很痛苦,很無奈,卻又別無選擇。
亞特人的文明水平遠超人類,完全有能力精確測定超新星的爆發範圍,但那是自然形成的、已經步入老齡化的恆星。
而這一顆正值壯年,沒有任何同型別的觀察資料可以參考,完全無法判斷此次爆發的威力範圍,只能給出一個儘可能大的死亡半徑。
超新星爆發不是小行星撞地球,後者不過是行星級災難,每一顆宜居行星,都有過類似的經歷。
而前者是真正的宇宙級災難,凡是位於威力半徑之內的宜居行星,都會遭到難以逆轉的毀滅性打擊。
只有千百萬年的漫長的時間,才有可能撫平超新星爆發帶來的傷害。
唯一的好訊息,是殖民星的密度沒那麼高,距離綠寶石最近的殖民星是二十九點四光年之外的克里多維。
別以為二十多年很充足,那是整整一顆行星的撤離,從決定放棄行星的那一刻開始,所有資源都要集中使用,不能有一分一毫的浪費。
但也不是所有人都願意放棄家園,一些亞特人自願留下,躲進了深深的海底,將希望寄託在海水之上。
二十九年零五個月後,伽馬射線暴如期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