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完李顯的介紹,在翻了翻那厚厚的一踏草稿,在場的人除了四人組,心情都是一樣的糾結。
對李顯的認識也變的深入了很多,居然能搞出兩個這麼讓人猶豫的專案來,別的不說,就這個本事已經夠很多人學的了。
一個難度高、風險大,發揮餘地比較小,短期內也看不到什麼前景,但是一旦成功收益會非常巨大。
另一個難度低,風險小,創作空間比較大,短期可以看見前景還行,但長線收益未知。
似乎選哪個都挺不錯的,但是放棄另外一個都會很可惜。
這要怎麼選?
眾人帶著一腦子的糾結散會。
因為也沒有刻意的要求保密,下午的時候,李顯在小會上說的事情就已經在員工之間傳開,對比著兩個專案的情況,製作組的人也開始糾結了。
剛進公司,誰還沒點想努力向上的心氣了?
但是跟創作組的感覺差不多,這兩個專案光看真的看不出太大的差距。
一個追求短期效果,一個追求長期收益,怎麼選好像都不會錯?
帶著各種念頭度過了在米粒動畫的第一天。
下班之後,有剛混熟的員工,三三兩兩的湊在一起,相互商量著打算。
有人覺的《那些年》是李顯的親兒子,當初發表的時候就引起不小的轟動,有一定的粉絲基礎,而且前期準備也做了這麼久,加入這個專案的話,老老實實做個工具人,一旦做起來不管成就感還是自我收益,都會更多。
但是動畫電影現在是什麼德行,他們作為業內人士都很清楚,李顯能不能逆天改命誰都沒把握。
相反,《紅和黃》的動畫tv雖然看起來不是很起眼,但是這種搞笑風格的作品,是有固定市場需求的,只要專案質量過關,放在影片播放平臺上再差也能有一定的保底收益,這可是跟自身利益相關的。
而且因為這個專案的籌備現在還沒那麼完善,早點加入的話,能擁有的許可權和自由度也會更高,如果能做好,那就是功勳元老,不比在那些年專案裡當一個工具人來的好?
經過一番對比,在結合自己的期望,第二天上班的時候,大部分員工的意向就都已經比較明確了。
大部分人都選擇了《那些年》的專案。
看到這個結果,李顯倒也沒什麼太大的意外。
招人的時候每個人的大致性格他都有基本的瞭解,甘於平凡的人也進不來他這裡。
公司初創,正式建功立業的好時候,對於這幫內心蠢蠢欲動的傢伙來說。
既然要幹,那肯定幹最有挑戰性的活。
《紅和黃》看起來是更穩妥,但是搞創作的人,註定是要曰最野的狗,喝最烈的酒,做最刺激的專案,拿最豐厚的報酬。
動畫電影看起來確實不太穩妥,但是同樣的動漫改編,《小強修仙記》都能成為國漫標杆,他們怎麼就不能想一下成為動畫電影的旗幟了?
這也是李顯想要的心氣。
要是大部分人都選了《紅和黃》他才真正該頭疼了。
做不做的到那是能力問題暫時可以先不管,但是敢不敢去做才是更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