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邊道旁圍觀的百姓數不勝數,交頭接耳,左右紛紛議論著即將入城的商隊。
如此大的場面,原因無他——身為清化知府的葉賈戎竟然帶著官兵在城門處親迎,有早得了訊息的人已經將這話在百姓間傳開了,才有萬人空巷的這般盛況。
“誒誒誒,我跟你們說,他們這車上都是棉花,聽說呀,那可是從京城運來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左邊站著的百姓裡有人已經說了起來,旁邊的人自是不信,幾個人就開始起鬨。
“棉花有什麼好看的,怎麼的,還要從京城運來?”
忽然被這麼一反駁,最開始那人可較起了真來,“嘿!那可不是一般的棉花,咱們自種的棉花品種自然沒什麼好看的,人家這可不一樣,你看這一車一車捂得嚴嚴實實的,那裡頭的棉花可是頂好的。”
“不一樣?”領頭起鬨的那個男人頓時一臉狐疑,“真的假的?不都是棉花,有什麼……”
話還沒說完,就被剛剛那人打斷,“可別不信,我那老岳丈就是咱清化衙門裡的,這話也都是我夫人同我說的,一準兒沒錯!”
他邊說邊拍著胸脯,一臉得意地同周圍人吹誇著,惹來了那一群人的注目,得意更甚。
這一番對話,更是惹得周圍站著的人越發激動,對那車上的新品種棉花也更多了幾分期待。
商隊多車馬,因怕民眾激動好奇而發生踩踏,葉賈戎原本就特地安排了官兵拿著長纓槍站成一排,阻擋兩邊的百姓上前。
即便如此,也有不少百姓伸長了脖子往外看,想看看那商隊是如何。
有葉賈戎的官轎在最前面開道,後面的車馬隊伍走得順暢許多。
轎子四平八穩地朝前移動著,聽著外頭熱熱鬧鬧的,葉賈戎朝視窗處靠了靠,問隨轎的師爺,“百姓反響如何?”
這一府父母官親自來迎,一方面是為了確保商隊順利進城不受其他勢力影響,另一方面,則是葉賈戎與陳昇榮共商過後的宣傳策略。
如此入城,再提前在百姓間散佈了有關棉花的訊息,在民眾之中推廣,開啟銷路自然要更容易些。
“回大人,我方才仔細聽了聽,很多人都知道這車裡頭裝的是棉花,都很期待。”
師爺四下張望,將自己眼前的實況如實稟報給葉賈戎。
官轎後頭,一條長長的車隊正緩慢行駛,為首的那人騎著高頭大馬,意氣風發,一副成竹在胸之狀,正是陳昇榮。
他原先便是城北莊子的主力軍之一,較之其他老人兒,又年輕得力,後頭這批棉花成熟之後的推廣事宜自然就落在了他身上。
“公子,您和葉大人果真神機妙算,我瞧這麼一路過來,百姓裡早就有許多感興趣的人了,若照這麼下去,到售賣之時定然是供不應求。”
旁邊跟著的一個小廝一邊走著,一邊樂呵呵地同陳昇榮說話,整個人精氣神十足,他們來時就做了充足的準備,如今又取得了良好的收效,自然高興。
聞言,陳昇榮只是一笑,並不將此語多作延伸,倏地又想起一事來,便不能心安,輕勒著韁繩,偏頭問詢,“前些天葉夫人訂的那批棉花,可安排人送去了?”
聽人詢問,小廝很快就反應過來他說的是誰,眼珠子一轉,答上了話,“送去了,先前林管事特意叮嚀過,那批棉花一理好出庫,就立馬差阿四親自送過去了。”
末了,見陳昇榮眉間微皺,小廝又忖度著補了一句,“正是咱們離京的那日,阿四帶著人一路跟車送過去的,算著日子,早該送到了,定然出不了岔子的。”
這番話入耳,陳昇榮懸著的心才堪堪鬆了些。
那位葉夫人雖然不知是個什麼來頭,但出手格外闊綽,看也不看便要了一整倉的棉花,這樣的客戶,他們無論如何也是要盡心操持周到的。
“陳公子,前頭就快到府衙了,您看莊子上這些人是就留在府衙住下,還是另尋居處?”
前頭跟轎走的師爺忽然回了頭,同陳昇榮等人提醒,也是提早問清楚,以免到了府衙後再手忙腳亂。
陳昇榮回頭望了望車隊,略一沉吟,再次看向前面的師爺,聲音清朗,“這次帶的人多,就選個較近的客棧住下吧,免得人多了,擾了葉大人的清靜。”
喜歡吾家嫡女請大家收藏:()吾家嫡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