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老爺子拽了拽趙母,示意她不要多說,那畢竟是女婿的親爹媽,說多了,廖青木臉色不好看。
廖秋菊笑笑,不以為意道:“放心吧姥,以後肯定讓你們能護得住我們。”
眾人愣了愣,這孩子是話裡有話啊。
果然,廖秋菊繼續說道:“我都盤算好了,就算回去了,這釀酒的活計也不會都挪回去。一個是我不相信那家子見錢眼開的人,不定什麼時候就把我們賣了。貴重的酒還是放在姥這兒,說好的生意接著做。”
“只要姥家好了,我娘在廖家腰桿子也硬。至於那邊,我就放些便宜的,不怎麼需要技術的酒種。以後啊,在銀錢上,肯定讓姥家穩穩地壓廖家一頭,看他們還敢張狂。”
趙家人一聽,都是喜上眉梢。尤其是方氏,本以為小姑子一家回了婆家,自家的生意就會大受影響,如今一聽,才放下心來。
後面兩日,廖家人又沒了聲息,估計是回去商議加湊錢去了。
其實,二兩銀子對於廖秋菊來說,真的不算什麼。可是,這個口子不能開。答應的事就得做到,否則以後他們也能找藉口賴賬。
趕在正月十五前,廖秋菊帶著弟弟和表哥趙松陽一起去了鎮上的集市。
別看廖秋菊和廖秋君都是土生土長的當地人,但是集市還真沒怎麼逛過。從前家裡窮,還有幹不完的活,逛大集那都是廖青雲還有大房、二房孩子的特權。廖家三房的大人孩子,每天除了幹活還是幹活。
如今手裡有了錢,也沒人拘著他們了。廖秋菊索性帶著弟弟好好逛逛。天還不亮,幾個孩子就坐著村裡的牛車往鎮子上趕。搖搖晃晃的車讓廖秋菊昏昏欲睡,可廖秋君卻十分興奮,到處看還不停地打聽有關集市的事情。
集上都有什麼啊,有沒有吃的東西啊……
趙松陽脾氣很好,不管廖秋君問什麼,都給他細細解釋。
到了鎮子的時候,天光已經大亮。集市上熙熙攘攘,車水馬龍。廖秋君更是好奇得不得了,眼睛都不夠用了。
廖秋菊跟著表哥和弟弟,這裡逛逛,那裡走走,除了農產品,她尤其注意集上有沒有賣酒的。
如她所料,這個時代,米酒和高粱酒是主流,果酒根本沒有。難怪餘老爺家的酒樓把葡萄酒當寶貝呢,物以稀為貴嘛。
想來,自己的鋪子開張後,只要營銷得當,一定不愁銷路。
廖秋君在吆喝聲中穿梭往來,豆腐腦,炸油糕還有肉包子,吃得飽飽的。
吃完早飯,廖秋菊又買了幾十斤大米和白麵,還專門買了糯米粉,花生、黑芝麻,準備過正月十五。買好物品,大家心滿意足坐著牛車回村了。
此時的廖家,老兩口又發生了爭執。為了讓三房早些回來,廖老爺子最後決定還是把那二兩銀子的分紅給了廖秋菊。他知道,老婆子手裡還有些私房錢,那是他們老兩口的棺材本。
“算了,反正都能掙回來。老婆子,把你的私房錢拿出來,給三房送過去,讓他們早些回家來。總在丈母孃家住著,像什麼樣子,難不成我老廖家還出了一個要做上門女婿的兒子。”廖老爺子邊嘆氣邊對老太婆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