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別的,皇帝一回宮,那楚蕭的事情就無法再延後了,至於官場上對楚蕭這件事的看法主要分為三種。
其一,就是以楊士奇為首的文官,雖然他們裡也有人之前嚷嚷的厲害,但經過楊士奇他們的說服後卻都開始欽佩楚蕭。
甚至楊士奇他們這些人都認為,只要假以時日楚蕭必是大明的肱骨重臣,現在發生這種事有些可惜了。
其次,則是以沐成他們為代表的武將,那絕對是無條件的支援楚蕭,剩下的就是以解縉和李時勉為首的這些諫臣。
他們現在也不知道是誰在背後搞鬼,弄得這些人竟然真感覺自己在做一件罪在當代,功在千秋的事,弄得好像楚蕭真的是禍國殃民的妖人。
然而這些死腦筋的諫臣平日裡跟皇帝對著幹習慣了,他們忽略了一種最重要的團體,這個團體所擁有的話語權就連皇權都要讓步,那就是民聲。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在李唐時期就有,這絕對不是不是空穴來風的,楚蕭要做的就是激起民憤,再說京師的百姓經過這三天的不斷醞釀,整個京師的下層階級都徹底瞭解了此事的原委。
然而在他們眼裡,楚蕭和太孫雖然斬殺了馬哈木,可那也是為了能讓這場戰爭走向勝利,大明很看重軍功,我們這個民族自古以來就不缺少血性。
所以在知道楚蕭因朱瞻基斬殺了陳諤而被連累罷官的訊息後,這些京師的百姓徹底憤怒了。
楚蕭是誰,別人或許很少聽到這個名字,可文安縣伯爵的事蹟他們可沒少受益,如今他們能吃得起便宜的青鹽,家家戶戶能吃得上便宜的豆油,那顆豆油他的身影在其中。
更重要的是,現如今整個京師城內可是有無數備倭軍戰死兒郎的親屬在其中,楚蕭和太孫帶領著自家兒郎在戰場上立下了曠世奇功,回來後卻連榮耀都沒有,反而要在朝堂上被百官彈劾。
在這種情況下,整個京師都在醞釀著一種壓抑的情緒,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這時候只需要一簇火苗就能點燃整個炸藥桶。
然而那些文官不知道的是,這一切其實都是楚蕭在暗中操作的,三天裡在京師四處遊說的人就是東廠的番子,而沐斌等一干紈絝則被他安排進了酒樓,大肆宣揚這件事。
所以現在是萬事齊聚只欠東風,而這所謂的東風在今日一早也被楚蕭安排去順天城裡了。
西華門大街的末尾是百姓與皇家居住地的分水嶺,從皇宮出來就是西華門,而再往外走的西華門大街則是將皇宮與順天城隔開的一條線。
此刻正是上午,西華門大街上行人熙熙攘攘,到處都是叫賣的小販,然而就在這時從街道末尾忽然走出來兩名身穿甲胃,臉色肅穆的兵卒。
這兩名兵卒的出現讓整個街道徹底安靜了下來,而這兩人自然就是備倭軍的那些袍澤,這三天時間裡楚蕭醞釀的事情已經足夠,今日他們就是出來收果實的。
“呼~”
深吸了一口氣,兩人對視了一眼後緩緩看向了兩側的酒樓,而就在西華門大街上的行人駐足的這一刻兩人齊齊開口了。
“各位父老鄉親!楚爵爺為國為民,和太孫一起帶領我等備倭軍奇襲瓦剌,橫掃漠北!帶領備倭軍的兒郎死戰大漠,今日卻有朝中奸臣要至他於死地!”
“我二人代表備倭軍的袍澤求父老相親,為我大明的楚爵爺做主,還文安縣伯一個公道啊!”
這二人淒厲的喊聲瞬間在西華門大街上響起。一時竟讓整個西華門大街都安靜了下來。
“對!他何罪之有啊?”
“走!去討個說法!”
“楚爵爺為國為民,難道罷了官還不行,還非要人家抵命嗎?”
然而很快不知是誰首先大喊了一聲,緊接著整個西華門大街徹底亂了,於是乎在這兩人的帶頭下,數百名平民全都齊聚西華門大街,緊接著如同潮水一樣往西華門的方向而去。
與此同時在順天城裡的其他地方也都紛紛上演著同樣的場景,順天城裡最大的酒樓內,這裡不光是談生意的地方,同樣也是文華翠薈之地,城裡但凡是讀過書的人往日裡都會來著談天說地,暢談文章。
然而,今天卻與往日不同。
“哎!只說那楚爵爺和太孫,為了能解救陛下而奇襲瓦剌,斬殺馬哈木,血戰一夜歸來,結果卻有壞人彈劾他們。不僅落得個罷官免職的後果,甚至今日陛下回宮那些文官還要將那楚蕭治罪?”
聽著說書人的叫罵聲,一名書生立刻站了起來喊道:“哼!我輩讀書人讀的是孔孟之道,然而對馬上從戎,為國征戰的事情也是心嚮往之。沒想到那群文官竟然做下如此腌臢之事,那楚蕭為國為民,竟然落得如此下場。”
“如若那些靠科舉當了官的文官都是這副嘴臉,那這世間的公道哪去啦?”
“說的是啊!可是,咱們這些布衣白丁又能做什麼呢?”
“怎麼不能,那些諫臣如此陷害楚蕭,在下今日非要去為楚爵爺討個說法!”
他這一開口,越來越多的人紛紛站了出來,緊接著也不知是誰先帶的頭,數百人立刻衝出酒樓直奔西華門大街。
然而等他們一道街上才發現,整個順天都徹底亂了。大街上無數的百姓紛紛面帶憤怒匯聚到一起直奔西華門大街,無數地方都在為楚蕭和朱瞻基鳴冤,就連怡紅院這種地方的姑娘也都赫然身在其中。
喜歡大明:家父九千歲請大家收藏:()大明:家父九千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