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我去了之後,那個的一家建材批發店的老闆就告訴我,說是某某某施工隊技術還不錯,於是便向我推薦了他,當時我們經過交談後,他覺得我開出的價格合適,於是沒幾天就過來施工了。”
我說:“那你還有哪個人的聯絡方式嗎?”
只見酒店老闆想都沒想,便說:“沒有了,都已經二十年過去了,我怎麼可能還會有,那個年代,能用得上手機的都是有錢人,當時不是每個人都有手機,就算有,這麼多年過去了,指不定他也早就換號碼了。”
我感覺有些失望,又問:“那你知不知道那個叫什麼?是哪裡的人,又或者知不知道他現在住在哪?”
老闆說:“不知道,我只記得,那些人當時都直接喊他為張老闆,我也是這麼喊的,當時結算時候,我們是直接給的他現金,房子建完後他便離開了。不過我記得,聽口音,他好像不是本地人,應該是北方靠近東北那邊的人。”
“當時他那個施工隊好像有著十幾號人,有跟著他從東北來的,也有他從我們這裡本地找來的,也有南方的,總之什麼人都有,這個被叫做張老闆的人,當時年齡應該在三十歲上下,好像曾經離過婚,據他說,他從十幾歲就出來混這行了,一直混到現在,才終於自己當上了小老闆。”
“而當時跟著他的那些人,年齡大概在二十多至三十多歲之間,都是一群沒什麼正經工作吊兒郎當的男人,平時嘴裡經常講著很多葷話。”
“他的隊裡也經常換人,跟著他的那些人都不太穩定。”
聞言,我大概瞭解了事情的現狀。
而李宇這邊,他根據現狀得出的結果,將所有的警力分成了幾組。
一組去從劉靜生前的人際關係還有生活經歷這塊去調查。
一組去建材市場,找到當年的那個接下這個酒店施工專案的所謂的張老闆。
一組回到劉靜生前所工作過的紡織廠進行調查。
還有一組,則是沿著藏屍現場,在附近周圍尋找著線索。
只不過,這個案子已經過去了二十年了。
這二十年,足以讓很多證據銷燬,也足以讓很多真相石沉大海。
附近的居民都稱我們很難將這個案子給破獲。
可我卻對我們很有信心。
在我看來,只要一個真的做過某些事,特別是殺人藏屍這樣的大事,那麼他的這番行為一定會在世間留下痕跡。
在這個案子中,殺人者最可能是為了錢而去殺害的劉靜。
而經過李宇他們一番調查後,最後透過建材市場那邊的在那裡已經有幾十年開店經驗的老闆娘的得知,當年的那個張老闆,據說曾經在一次工地施工的時候,被釘子給弄傷了腳,但是沒有來得及打破傷風針,於是沒多久便因為破傷風離開了人世,他身後跟著的那些年輕的隊員,也因此解散了。
經過李宇深入查證,最終在這個所謂的張老闆的老家,證實了這個老闆娘所說的這個事實。
那麼當年在水泥裡藏屍的人會是這個已經死去的張老闆嗎?
已經死去的人自然無法開口說話。
而據這個張老闆的妻子介紹稱,他丈夫生前雖然也有點愛玩,身上沾染著男人喜歡偷腥的通病,但在她看來,她的丈夫是不可能有這個膽子去殺人的。
她也沒見過他有什麼異樣。
而在那個時候,他們因為承包工程專案,賺了不少錢,成為當時縣裡最先富起了來的那批人。
家裡率先買了房,買了小車。
所以她們沒有必要為了劉靜手上的那筆幾萬塊錢而對她痛下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