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蔣琬笑了笑說道:
“如今董太守留在牂牁,益州出現了許多不利於董太守的言論。”
“不利的言論?”
“正是,董太守為未戰便輕易丟失在建寧,蜀郡不知建寧情況,還以為董太守降於平西將軍,故欲治罪太守,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奈何太守不在益州,所降之罪只能落在董氏一族的身上。”
蔣琬說完此話,再看董和,卻見他神色平淡,明顯不相信蔣琬的話。
然而蔣琬接下來的話讓董和神色大變。
“主公有感董太守如此大才之人落得如此下場,故而派人去將太守族人救至牂牁,如今太守的人恐怕已到路上,
可惜南中路遠,人心不定,故而想向董太守求一信物,以定人心。”
董和聽完此話,再也不能保持平靜了,他指著蔣琬書說道:
“你們怎可如此行事!”
而面對董和的指責,蔣琬卻是坦然的很,
金旋要強行遷徙董和的族人的做法,便是出自他的提議。
之所以這樣考慮,那便因而他了解過董和家族事情,
若是一般的家族在當地已經繁衍了數百年,強行遷徙這樣的事情,根本不可能成功,
不說人口眾多,故土難離,甚至有何能發生反噬。
但董和所在的董氏一族卻是有所不同,
這支董氏一族乃是十多年前從南郡枝江縣遷徙到巴郡江州,
遷徙本就是痛苦的事情,大部分人都不願意離開故土前往異鄉,
所以董和所帶的這支董氏族人並不多,而且都是董和的親近之人,因而想要再次遷徙並無難度。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原因,那便是董氏一族過的並不好。
董氏一族乃是外來勢力,本就被本地的益州士族排擠打壓,
所幸董和以清貧儉約的做法未曾站隊,他面臨的打壓和排擠這才小了一些。,
可就算是這樣,董和還是被排擠到了建寧,
更是不要說他的族人,因為董和名聲所累,董氏族人不但不能憑藉董和的名聲撈的好處,
反而過的無比清貧,有些人甚至受不了離開江州,返回南郡枝江。
所以要將這樣的董氏一族強行遷徙到牂牁那可以說並不困難。
想到這裡蔣琬淡淡的看著董和,只是等待著他的回答,
董和此時神情卻有些糾結,蔣琬的話,一開始還讓他有些惱怒,
可他畢竟是在益州排擠沉浮中度過了十多年,他能在這樣惡劣的官場環境中,升得一方太守之職,心裡的強大可想而知。
因而怒火之在心中只盤旋了片刻,便慢慢的冷靜了下來,
董和看著這個叫做蔣琬的年輕人,認真的考慮這件是的根本原因,
只是稍微的想了一下,董和便發現,這件事的目的還是他,
想到緣由他心中隱隱後悔,當初就不該拿家族之事推脫出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