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產隊勞動,掙工分口糧。就是這樣的現狀。
其實現在的農村已經不是古代的風氣了,四世同堂的觀念已經落伍了,農村的家庭兒子結婚後是可以分家出去。
老人大多都跟最小的兒子過,沒有多少財產糾葛,誰家也沒有什麼財產,頂多分那麼一間半小土坯房,或是一間半小廂房。
那樣後世那樣有房子沒人住的狀況,有錢人存著多少的樓房。
這個時期的住房很緊張,兒子結婚頂多能有一間小房就是最好的。
哪有後世那樣闊綽的大新房子。
其實陳小言家的狀況,陳小言的父母一結婚,就應該分家,別人家差不多都是這樣乾的。
可是陳小言的父母是大勞力,這家就指望陳小言的父母勞分養這一大家子人。
陳小言的祖父,體質不好,她的奶奶是不去生產隊的,小叔十四歲還在小學六年級讀書,小姑陳美美十二歲,在讀小學四年級,她的爺奶這四口沒有一個能掙工分的,全家分糧食的錢就是陳小言父母的工分。
陳小言的母親成天在生產隊勞動,生了四個孩子,做了四個月子,就是出了滿月那天就去生產隊勞動,長年累月的一天不歇,暴雪暴雨的天氣要是待一天,也得做幾口子的營生。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陳小言的奶奶,成天抽著大煙袋,串門子數扁子,東家長西家短的一個長舌婦,嘴上掛著的就是這麼多兒子媳婦,她是不用去生產隊勞動,就是享兒孫福的命。
怎麼就不能去生產隊勞動,六十歲的人在生產隊打場的婦女也是不少,人家都去掙工分,就是為的家裡多分點兒錢。
陳小言的爺爺陳布勤,真是應了他的名字,不勤,真是一個懶漢,說他的身體弱,他幹用不著的勁頭可是十足。
勤儉上進的事他是沒有的。
就這兩個夫妻是生產隊勞動,拼命的掙工分,陳小言的母親張秀雲接二連三的生了四個孩子,也沒有什麼營養的飯菜能不傷身體嗎?
張秀雲的身體也不健康了。
陳小言的父親陳德海三十歲的人就像四十歲的老頭,穿的補丁摞補丁的衣裳,就是土裡土氣的。
張秀雲的衣裳衣裳補了又補,補丁沒數。
看看陳小言的祖母劉杏花穿的一身就沒有補丁,祖父陳布勤是撿在外頭的兩個兒子的衣服穿,也是沒有補丁的,等陳布勤穿壞了,劉杏花就扔給張秀雲讓她打補丁給陳德海穿,沒有新衣服穿,就得一層一層的打補丁,可就顯得衣服有了厚度。
小姑陳美美,小叔陳德利,穿的都好。
陳小言撿陳美美的剩衣服,穿的都快壞了給她了幾天又就露肉了,就得打補丁,張秀雲是天天下班做十口子人的飯,晚上熬夜打補丁,撿的都是破爛兒衣服,成天的補。
他們的工分去了十口子人的糧食錢分不了多少錢,工分一天兩三毛錢,一年三百六十天能有多少錢?
大伯二伯家就是個能給給祖父母幾塊錢,一年一家也是給不了二十塊錢,一年四五十塊錢的收入,劉杏花把的緊緊的,鎖了一層又一層。
就像她的金蛋。
劉杏花的衣服是做新的,陳布勤的衣服是撿兩個兒子的。陳美美、陳德利的衣服是撿大伯二伯兒女的。
這個家庭就是劉杏花穿的最好,她一年幾身新衣服,陳布勤是撿兒子的衣服,老三撿陳布勤的剩落,總之老三陳德海一家都是撿破爛的,是幾家人中穿的最破的。
就是一家人也得分三六九等,一個媽養活的,待遇也不會一樣。
總之你的工作環境註定了你的命運。
喜歡最佳鹹魚翻身系統請大家收藏:()最佳鹹魚翻身系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