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小的倒是很好奇,他們的姐姐說了賣了這些東西能夠讓他們去讀書。
弟弟劉漢武樂得蹦了,妹妹劉珍妮沒有高興,女孩子怎麼會去讀書呢。她才不信呢,就是能掙錢也是祖母搶走,哪有她能花的錢?
想想有錢也不能讀書,心情倒是沮喪。
藺簫自然明白劉珍妮是怎麼想的。
女孩子在古代哪有讀書的,家裡有長輩是文化人兒,是有教女兒識字的,大戶人家官宦人家的女子是要讀書的,為的是成為才女好聯姻,為家族做貢獻,壯大家族的勢力,使家族步步登高。
窮人家的女孩子哪有讓讀書的,筆墨紙硯也是買不起。
藺簫提醒劉珍羽只要賺到錢,一定要讓弟弟妹妹讀書,她自己也要讀書,三個人可以不進學校,請一個教書先生同時教三個人,這個教書先生就是藺簫自己,藺簫可以正大光明的出現在劉家,幫劉珍羽鬥垮劉家人,一切就讓劉珍羽自己奮鬥,劉珍羽也是願意這樣辦。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到了下午林奶奶小院兒四溢飄香,招來了一群小孩子,藺簫沒有讓他們進院,如果給他們吃就別做買賣了,不夠這些孩子一人嘗一塊兒。
才開鍋的豬下水加上作料就已經漫天飄香了。
這是為了入味,藺簫可不急著煮爛,是要夜裡煮,早晨才出鍋的。
為的是熱乎新鮮上市,熱乎的豬大腸用西紅柿餾出來,西紅柿的酸味極大的淡化了豬大腸的髒性味兒,變成一味佳餚。
新鮮的豬肝,是放在系統裡的,等出攤的時候現拿出來。
現在可是沒有炒勺的,小鐵鍋就不好買劉珍羽找了一個村子,總算借到了一個鐵鍋,還是挺大個兒的,就這樣將就了,三房是什麼東西都沒有,幹崩只有五口子人。
鍋碗瓢勺都是借的。
村民還是很好的,也是看著這家人可憐,都有同情心,借什麼也很痛快。
借了三十文錢只買了一個木盆,因為木盆絕對不能用別人家的,洗豬下水味大,弄髒了別人家的盆不好交代。
煮下水的香料藺簫就在系統裡取,現代的香料也不貴。
而且特別的全,古代這裡就沒有辣椒。
要想味道好,就得辣和鹹,胡椒粉這裡可是沒有,是以後漂洋過海來的東西,藺簫這裡什麼也不缺。
味道當然是極美了,鹹鹽更不缺,而且極便宜,這就是萬事俱備,東風也順。
藺簫教著劉珍羽自己做了一個薄鐵皮的爐子,裡邊套的黃泥,已經燒乾了,也算是萬事具備了。
起早,三房一家就出發了,劉萬路推著爐子和豬下水和碗筷。
藺簫只帶了一瓶花椒麵,還有五香粉。
用木頭劈了兩個小菜板,一個切熟食一個切生的豬肝。
一家五口,推的推,背的背,帶全了需要用的傢伙式,這是到鎮上的集市擺攤賣小吃。
鎮上的集市離家裡二十里地,整整走了一個時辰,劉珍妮一個七歲大孩子,可是累壞了,依仗這個小丫頭成天上山撿柴挖野菜撿山貨,劉張氏一會兒也不讓她閒著,像使喚小騾子小馬一樣奴役,要不她真的走不了二十多里地。
沒用人揹著抱著還是堅持下來了。
到了集上,就用推車做灘子,藺簫指使劉珍羽先切了一塊豬肝,爆炒。
香氣四散就招來兩個大家族採買的管事:“哎呦!什麼這麼香?”
藺簫指使劉珍羽用一個小碗兒盛了兩片兒豬肝:“這就是熘肝尖,您嚐嚐怎麼樣,覺得好,這裡還有蒸餅,可以就著熘肝尖飽飽的吃一頓,吃了這個您就再也不會饞別的,回味無窮,終身難忘,夢寐以求的佳餚,錯過會後悔的。
嘗一片兒,您的腳就不想邁步了,您回回得惦記這個灘子,再也不擔心錯過這裡了,您先嚐一片,是不用花錢,是白吃的,您就請吧!”
這個管事還沒有吃到嘴,急的直流口水,恨不得撲上來,看著紅彤彤飄香四溢的熘肝尖兒,口水吐露一下子就掉下來,不由得尷尬一下兒。
藺簫並不見笑,覺得是非常正常的,誰見到美味沒有淌口水的歷史?
藺簫拿了筷子遞給這個管事大叔:“您嚐嚐,藺簫挾了兩片兒熱乎的。”
管事的筷子接近嘴,入口可是兩片兒,滑滑嫩嫩鮮香脆韌,怎麼這樣好吃呢?好吃的要命!
咀嚼的細碎了,也沒有嚐到一點兒腥味兒,還有豬肝的香氣,沒有豬肝的怪味兒,簡直比山珍海味強上百倍。
藺簫讓劉唐氏和劉萬路買來一百個蒸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