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珍羽是從小就勞作的人,苦累的活兒並沒有不幹過的,受得了艱苦,吃糠咽菜。
沒有一日不勞作的,只是劉張氏不讓他們母女學繡花,只讓他們幹粗活。
老二媳婦是不聽劉張氏的話,從小也是學過繡花,劉張氏想讓劉馬氏下地幹活,劉馬氏就是不去,劉馬氏的老孃厲害敢打人家的閨女,不要了她的命,也會扒她一層皮。
劉張氏是個慫奸壞,沒有什麼尿性,欺軟怕硬,在藺簫手裡吃了兩次虧,也沒有處去說理,也得幹憋著,疼也得忍著。
所以劉馬氏不動地方她也沒有一點兒辦法。
劉馬氏抓住了她的尿性,就是不怕她,她也就只有盯上劉唐氏。
劉唐氏窩囊膽小,從小受氣怕了她,她就得寸進尺,揀軟面的捏。
捏慣了,就養成了習慣,繼續變本加厲,越來越猖狂,欺負人不打折扣了。
因為自己軟弱才被欺負,劉唐氏就是這樣好拿捏的人,所以劉張氏得逞,長房得逞。
劉張氏的一對雙女兒從小就沒有幹過活計,七八歲學繡花,能拿得出手了就繡花換錢,自己攢嫁妝。
藺簫氣憤,非常的憎惡劉張氏的行為,憤恨長房的沒有人味兒。
劉林氏攛掇劉張氏的這一天,藺簫就把劉林氏攢的錢,收歸己有。
劉張氏一對雙女兒攢的嫁妝有五十兩銀票。兩人的就是一百兩。
劉林氏母女三人攢的家底兒三百兩銀子,這一天夜間都被藺簫沒收。
她們還不知道呢。
藺簫是頂著劉珍羽的身體,和村裡認識到人打交道,藺簫從劉珍羽的幾個玩伴兒的母親那裡借了三十個銅板個銅板,借了一輛手推車,讓劉珍羽自己操作。
去了鎮上的屠夫家裡,買了五掛豬下水,來到河邊讓劉珍羽清洗,在古代豬下水不算什麼好東西,因為古代沒有閹豬的,豬肉的氣味就不好,豬下水的氣味更不好,誰也不知道怎麼才能收拾乾淨,香料很貴,窮人吃不起,沒有香料的豬下水並沒有人喜歡吃。
因為做出來的味道都不好,豬下水就成了廢棄物。
豬下水在現代比豬肉都貴,人人都喜歡吃,那也是幾千年進化研究出來的做法。
現代的年輕人都會吃,什麼作料都有,而且是閹了的豬。
古代的豬肉還是老母豬的肉沒有騷味兒。
仔豬就不行了,豬肉的味道人人接受不了。
藺簫讓劉珍羽親自操作,是要把她鍛鍊成一個能掙錢的商人。
讓她學會自己的機變,和氣魄,務必學的膽子大,不能和劉唐氏一樣的窩囊廢,把一家人帶動起來過上好日子。
才能被湯輝宴的父母看得起,才能門當戶對,不讓別人看不起。
分家的事,三房沒有膽子提,藺簫只有另闢蹊徑,把一家人引導的不再聽劉張氏擺佈。
劉珍羽把豬下水洗完,五副豬下水才只有一盆,這個木盆是買的,因為沒有錢,藺簫也不能出錢,因為藺簫收了長房和劉張氏兩個女兒的錢,不能讓他們以為三房突然有錢了會賴她們偷的她們的。
為了避免麻煩,藺簫才主張借錢,這是給外人看的。
借了六七家子,才借到三十文錢,只買了一個木盆,沾水端著特別的沉。
三房沒有鐵鍋,正好本村有一個老人家七十多歲了,無兒無女的一個人住一個院子,院子還不小。
藺簫就讓劉珍羽和老太太商量在她這裡煮下水。
老太太一個人住著孤獨,正好想有人作伴兒,幾句話老太太就樂意接納她們。
劉珍羽吩咐弟弟妹妹和父母去山上撿柴,
。
看到劉珍羽收拾乾淨的豬下水,三房兩口子有些頭疼,劉珍羽借了三十文錢的事她們已經聽說了,她們從來就沒有把過三十文錢,簡直就嚇哆嗦了。
這麼多的賬怎麼還?,在她們心裡在說一筆鉅款,就是讓他繡花也得很長時間能還上。
弄這些沒有人肯吃的東西非賠光了不止。
劉唐氏都欲哭無淚了,劉萬路呆呆怔怔的像個木偶,柴是撿來了,就是看著沒有精氣神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