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氏就是貪心太大,她的銀錢和嫁妝真的不少,她就應該知足了。
可是人心無舉蛇吞象,她最惦記的就是皇帝賞尚東離母女的兩柄玉如意,這倆才是無價之寶,代表的是身份高貴,那是皇帝賞的。
她就不想想,那可不是皇帝賞你的,你搶到手能增高你的身份嗎?那柄玉如意可是代表的貞烈?你是貞烈嗎?
應該是嫡姐的嫁妝她就搶到自己手裡,就是搶奪慣了,也是她姨娘心術不正,才能教出這樣貪婪的子女。
也是蔡縣令心眼兒太偏,寵妾滅妻的下場,蔡縣令如果能有公道,但維護嫡女幾分,也不會把庶女寵的無法無天,認為天下就是她一個人的。
一家人都是自食惡果,變回了窮光蛋,蔡縣令氣急要把蔡氏送庵堂。
蔡氏的姨娘死命的護著,為了蔡氏娘娘家的錢,蔡縣令忍了憤怒沒有把蔡氏送去庵堂。
可是蔡氏的祖母,也是蔡縣令的外祖家看到蔡縣令的前程到此結束,再也沒有什麼利用價值。
以前就是為的他飛黃騰達,好讓自己家借權勢在天下營銷無阻,榨遍天下的財源,成為世界首富,買官鬻爵自己家也可以攀龍附鳳,飛黃騰達。
現在這個縣令一家成了廢子,商人逐利,商人最精明怎麼還能在他身上投資,以前投的沒有一點兒回報,就只能認倒黴了。
以後再也不會花那些冤枉錢,他家的錢是有,可也沒有到怎麼花也花不完的境地。
小人咋富是真的,說得出自己家怎麼怎麼樣富有,才能被人信任。
出門說話辦事都是往臉上貼金,不把自己偽裝成鉅富怎麼能唬住人?
被騙的人都是眼饞你的財富,你是窮鬼誰會搭理你,怎麼能為你服務?還怎麼能被你驅使?騙子都會冒充還一個高貴的身份。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所以這家商人也不是敗不盡的財富,都是壯膀,咋富,用來讓人高看一眼。
這家也是那個道理,仗蒙活著的,表面是奢華,內裡不定是一個空殼子。
再說蔡縣令這輩子也沒有機會東山再起了,被皇帝割掉的功名,終身就是汙點,沒有再讓你科舉的可能,快六十的人了讓你科舉又能這樣?你還有什麼希望?
真的沒有一分的希望了,一年後蔡縣令就憋屈死了。
蔡氏的祖家沒有給蔡家一點兒實惠,蔡縣令的母親恨極了蔡氏母女,兒子丟官丟命都是她母女坑的,蔡縣令的母親逼著
蔡氏母女進了尼姑庵,不讓她們再進蔡家。
蔡氏母女貪婪的結局就是這樣的。
皇帝下旨安撫了尚東離母女,賞賜金銀珠寶錦緞絲綢。
藺簫補償了王嬤嬤五十兩銀子,王嬤嬤樂壞了,就是沒有白挨疼。
千恩萬謝的磕了幾個頭感謝女主人。
蔡氏被休,庒氏樂了,貞券金一時沒有合適的續絃,請了庒氏繼續給他管家。
庒氏再次拜見尚東離,以妯娌的身份想和尚東離相處,藺簫自然是明白這是的心思。
藺簫怎麼會給貞惠源找一個控制她的精明女人掌控她的命運。
藺簫對庒氏冷臉如冰,不管怎麼冷,庒氏總是笑語盈盈的,藺簫就更不能跟她親近,這樣能裝的人是心機多麼深沉的人?
是個深不可測的,不是貞惠源能對付得了的。
藺簫明白著呢,這是和蔡氏是一樣的謀劃,想控制貞惠源的婚姻,想吞沒尚東離的財產。
只是庒氏比蔡氏隱晦得多,蔡氏的行為是庒氏的經驗,絕對是不敢來搶的。
講的是懷柔政策,想抓住尚東離母女的短處,就是軟肋,在控制她們的命運,庒氏的心一點也不比蔡氏的軟。
就是比蔡氏謀略深,心機沉,會迂迴,庒氏的貪心也是受了蔡氏的薰染,她沒有吸取蔡氏的教訓,死了那份兒貪心,因為她還以為尚東離是個可以拿捏的。
絕對沒有看透尚東離的性格,尚東離真的是軟弱,可是庒氏卻不知尚東離已經換了芯子,把她當傻子對待,不吃虧才怪?
蔡氏就是吃了認為尚東離好收拾的虧。
認為別人都是傻子的人絕對沒有好下場。
喜歡最佳鹹魚翻身系統請大家收藏:()最佳鹹魚翻身系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