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上古時期,是一個死了丈夫的女子名叫蘇三娘,孃家父母把她賣了三兩紋銀,用這三兩銀子給哥哥娶了媳婦兒,餘下四錢銀子父母留下來要給二妹做嫁妝,能讓二妹嫁個好人家。
等二妹的聘禮留著給二弟成親。
她還有個三弟,還沒有來錢之路娶媳婦呢,因為她家三個小子,兩個女兒。
這個地方很窮的,誰家都不願意把女兒嫁到這個地方來受窮,娶媳婦都沒錢,掏出三兩銀子的人家是沒有的,只有拿聘女兒的錢給兒子娶媳婦。
沒有女兒墊底的人家大部分都光棍下來。
能花錢給兒子娶媳婦的,都是有點缺陷的,蘇三娘嫁的這個男人就是一個癆病鬼,還考了一個童生。
這家人雖然不富裕,卻還有三畝水田四畝旱田。
打的糧食十幾口人也是不能溫飽,有田有屋還是個童生,都覺得這個主兒不錯。
可是癆病鬼的名是怎麼能瞞住的,他要不是癆病鬼還不能讓他讀書,他是什麼活兒都幹不了的。
倒是個聰明人腦子夠用,竟然考上了童生。
原主的父母家人可不是看上了童生,古代的父母對女兒的前途沒有考慮的,這是百姓家。
如果是世家大族,或是官宦人家,對女兒的前途是看重,只是得符合家族的利益,沒有人考慮女兒的感受和心情,還有美不美滿,還有幸運與否,不在家人的考慮範疇。
總之,誰家的女兒都是用來給家族謀利益的,不管是小家大族,性質都是一樣的。
女兒才是犧牲品,為家族或家裡做奉獻的,女兒們也都認可的,小家的女子奉獻肯定小,只換了三兩銀子。
大宅門就不是銀子問題,主要就是聯姻,成為兩家共同利益的橋樑。
這小家主兒的女兒,換了三兩銀子,卻自己得不到一文。
高門大戶的女兒,是聘禮要多,嫁妝也是不少的,大戶人家嫁女兒,多數是賠本。小戶人家嫁女兒卻是幹賺,最多孃家陪送幾件衣裳,窮的等這錢娶媳婦的可不捨得給女兒陪嫁。
自己喜歡的女兒是要給點的,就像蘇三孃的孃家,拿她的聘禮三兩銀子給兒子娶媳婦,留下四錢給喜歡的女兒做陪嫁。
蘇三孃的父親蘇來住,孃親吳氏,哥哥蘇城,兩個弟弟蘇果、蘇樹。
妹妹就是蘇五娘了,是按家譜排的。
蘇三娘要為哥哥貢獻,嫁給武家的癆病鬼。
成親了,可能是癆病鬼高興的,倒是精神起來,就想考秀才。
可是事與願違,想好沒有好命也是好不了,由於晝夜讀書,勞累過度,就加重了病情,成親三年,就成了未亡人,只落下一雙兒女。
就指望兩個孩子翻身吧,孩子大了有了出息就熬出頭了,十八歲的小gf,太危險了。
蘇三娘死了丈夫,被婆家埋怨,說什麼她命硬,命中註定得剋夫,好找了道士給她不算命,說她命犯孤煞,註定是走一家克一個,走百家克百個。
命犯孤煞的女人不能有兒女,在兒女跟前就得剋死。
滿世界的都知道了她命硬,剋夫克子。
宣傳得她是沒有人敢要了。
為了兩個孩子她忍辱負重,為了把孩子拉扯大,盡一個做母親的責任。
誰知道他這樣卑微的要求就沒人答應,公婆主張把兩個孩子送到親戚家養著,怕她把兩個孩子剋死。
才十八歲的她有什麼章程,孃家沒有一個人顧她,得了三兩銀子就算完事,好幾年沒有登門了。
公婆才說了這樣的話,她的父母趕巧就上門來了,非常支援親家的安排,勸說女兒聽話,蘇三娘傷心極了,他的父母也是做父母的人,怎麼同意這樣絕情的安排,自己的孩子送給別人養,自己這個做母親的都沒有權利養孩子?
什麼克子剋夫的,都是為了控制蘇三孃的自由,想給她安排一切,武家所以有利可圖的。
心裡揣著什麼自己明白。
蘇三娘等父母說出讓她回孃家的話,她的渾身冰涼冰涼,他們這是想再次的拿彩禮。
要不讓她把孩子送人!真是居心叵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