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人的大鍋古時又叫鼎或鑊,都是用銅或鐵作成的。烹煮多是用水煮。但是歷史上也有用油炸人的酷刑。
明代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曾將兵部尚書鐵鉉割鼻後處死,如此仍不解恨,又命把鐵鉉的屍體放入鍋中以油煮之,以解心頭之恨。
昭信就用烹煮把陶望卿煮成肉糜。
剖腹。商代末年紂王無道,臣子比干直言進諫,觸怒了紂王。他對比干說:“我聽說聖人的心有七個孔竅,你的心是不是這樣?”於是就命武士抓住比干,剖開肚子取出心臟,檢視是否有竅。
紂王還將孕婦活活剖開肚子,取出胎而觀看是男是女,這些行為實令人髮指。
這就是剖腹的由來。不過這並不是歷代正式明文的刑罰。多見於荒主暴君的行徑之中。
抽腸。抽腸作為對人處的酷刑,典型的例項在明代。明初朱元璋曾對死刑犯人實行抽腸刑罰。具體的做法是,把一條橫木杆的中間綁一條繩子,高掛在木架上,木杆的一端有鐵鉤,另一端縋著石塊,像是一個巨大的秤。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行刑時,將一端的鐵鉤放下來,勾入犯人的肛門,把大腸頭勾出來,掛在鐵鉤上,然後將另外一端的石塊往下拉,這樣鐵鉤的一端升起。犯人的腸子就被勾出來,高高懸掛成一直線。犯人慘叫幾聲,不一會兒就氣絕身亡。
射殺、沉河、絞縊、鴆毒。
射殺。弓箭是古代戰爭中常見的武器,如果在非戰爭中用箭射的方式把人射殺,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殘忍的酷刑。
沉河。把沉河作為刑罰的手段,春秋時期就已採用。其中以戰國魏文侯時,“西門豹巧送河伯婦”的故事,最為有名。
中國古代的酷刑不僅名目繁多、花樣翻新,而且在殘酷程度上令人毛骨悚然,觸目驚心。
沉河不論作為官刑或私刑,都曾被廣泛地使用過。
絞縊。絞刑對於今天的人們,是比較熟悉的。在世界近代史上,不少革命份子被推上絞架英勇就義。
不過,絞刑在中國具有悠久的歷史。先秦、秦漢時代之前,絞殺通常僅作為自殺的方式,或是一種殺人的手段,並沒有列入正式的刑罰。
將絞刑列入法典的,始於北魏。直至隋代“開皇律”定死刑為斬與絞二等,此後各代相沿,絞刑遂成為正式的官刑。
毒。鴆是一種鳥,比鷹巨大。中國人在很古的時後就認識到這種鳥具有劇毒。據說這種鳥專吃毒蛇,蛇的毒性滲透到鳥體的各個器官,不僅肌肉、內臟有毒,連喙和羽毛都有毒。如果把鴆鳥的羽毛在酒中泡一下,這酒便成為毒酒,就是人們常說的鴆毒。
古代的刑罰多麼的惡毒,哪來的上古文明?黛玉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千金小姐,在賈府也沒有聽說古代這些殘忍的刑罰。到了現代她就一門心思的掙錢,沒有看過什麼歷史書籍,聽藺簫講古代的嚴苛刑罰,不由得渾身打著冷顫。
陶望卿一個女子怎麼受得了這個?
昭信給陶望卿也用了鴆毒。
黥面、割鼻、截舌、挖眼、斷手、刖足這些刑罰昭信都給陶望卿用上了。
黥面。黥面就是墨刑,施行的方法在人的臉上或其它身體部位刺字,然後塗上墨或其它的顏料,使所刺的字成為永久性記號。和劓、宮、刖、殺相比,黥刑顯然是較輕微的,不過這種刑罰也要傷及皮肉甚至筋骨,不僅給人帶來肉體上的痛苦,同時使人蒙受巨大的精神痛苦。
昭信不但要割掉陶望卿的鼻子,敲掉她的牙齒,割掉她的舌頭,還在陶望卿兩頰黥面。
就是折磨她,不讓她有一處好地方,把她的全身都破壞掉,就是不讓她有個全屍。
割鼻。“劓”字由鼻和刀所組成,涵義很明顯,就是以刀割鼻。上古時,劓刑常和黥刑並用。劓刑,和黥面、割耳、宮刑、刖足一樣,都足以使人身體致殘,雖然輕於死刑,但都能給人造成很大的痛苦。
鼻子長在臉部的正中央,位置顯著,因此割掉鼻子後臉上就留下一個突出的標誌,和受過黥刑的人臉上的黥痕一樣,都無法掩蓋。
昭信割掉陶望卿的鼻子。
人沒了鼻子將是什麼樣子?陶望卿得寵是因為美貌,昭信就殘忍的破壞她的美貌,就是最大的嫉妒。
截舌。漢初時,曾把截舌當作是一種附加的手段,當時對於謀反、叛逆大罪應當夷三族的重大案犯,要用具五刑處死。其中,同時犯有誹謗、辱罵的犯人,要在黥面、割鼻、斬腳指之外,還必須先截斷舌頭。有的在截舌同時還要打掉他的牙齒。
昭信就是把陶望卿的舌頭割掉,打掉她的牙齒,昭信是拿陶望卿當反叛處置,她是嫉妒很久了,陶望卿得劉去的寵,可得了機會折磨陶望卿,下手自然是極狠的。
挖眼。眼睛是人體的重要器官,構造十分精密,它有複雜的神經和大腦相連,活活地挖出眼珠對人當時所造成的疼痛和嚴重後果,都是無法忍受的。這種手段的殘忍程度,要超過割鼻、截舌、斷手、刖足等酷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