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看到了利益。趨之若鶩。
修建一條道路,也不過幾萬貫,如果修建更長更大,頂多投個十幾萬貫,對他們這些高官來說就是小錢。
趙樞說的公路收費,建立驛站,茶樓,補給站的事情讓他們很受啟發。
要是建成,十五年經營權,每年得收多少錢。
利用他們的權利,可以選擇人流量大的位置來建。到時錢源源不斷進賬。是很美的事情。
相當於一次投資,十五年收益。
“微臣也願意為大宋修路出一份力。”
越來越多的朝臣看到機會。
趙樞知道。
他們不是要做貢獻,而是想要賺錢。
真要讓他們白拿錢出來,肯定不願意。
這樣也好,文武百官帶頭,天下商人效彷,更利於公路的快速建設。
而工部的水泥,可以大面積盈利。
至於水泥銷售問題,趙樞也要和父皇談談,畢竟他出技術,肯定是要分成的,不然他白拿出技術太吃虧了。
宋徽宗覺得百官帶頭也不是壞事。
便是點點頭。
“既然諸位愛卿要帶頭,朕準了。”
“至於修建道路的劃分,就交給工部肅王吧!”
趙樞將這種商業大權交給了趙樞。
趙樞內心一喜,便領命了。
當然,關於公路更多細節的問題,他們還是要再商討的。
比如公路塌陷,維修問題,這要建立者自己出錢。
而大宋朝廷人員的待遇也不能落下。
朝廷人馬走路免費通行。
這是蔡京提出的。
還有關於行軍打仗,走公路也不用交錢,不然朝廷自己的地盤打個仗外出還要給商人交錢,那不反了嗎。
至於趕路補給站的問題,他們也只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價。
再一個,收費問題要被朝廷監管。
總不能你修建一條道路,就可以為所欲為。
大宋終究還是朝廷說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