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瑗用食指指著秦老大的眉心說:“你知道什麼是德嗎?”
秦老大翻著眼皮,看著他眼前如劍一樣的指影,聽趙瑗自己答道:“為國盡忠,叫德;為父母盡孝,叫德;為民謀福,叫德;為子女謀個好前程,叫德。”
趙瑗接著又反問:“你哪一樣佔著了?”
秦老大吭哧了一會兒,低聲說:“我是被官府逼得走投無路,才出此下策。我秦家的土地是幾十年積累來的,憑什麼要讓朝廷收回。”
趙瑗收回手負在身後,走到洞口,背對著秦老大,面對幽黑清冷的山谷,沉聲說:“範文正曾說過,身為官員,要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你是草民,不用做到如此。
但你身為朝廷的子民,就該為國家著想。沒有國,哪裡有家?即便良田萬頃,一旦發生大規模的戰爭,一切都將會化為烏有。
先秦時,就有人提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福貴不是天生的,你想做富人,別人也想做富人。你這還沒走投無路,就想造反。那些沒田沒飯吃的人,不會想著造反嗎?
他們造反成功了,不要分田地嗎?田地哪來裡?不會憑空而來,是要分你們的田地。到那時候的分,就不會是拿著銀子,來跟你談怎麼分了。”
德重要,命更重要啊。十三條人命還在別人手裡呢。沒心思聽趙瑗大篇大論。秦老大趁著他停頓的功夫,急忙接話道:“祝小月呢?皇妃呢?”他從腰間掏出一隻竹筒,“大少爺還等著我給他放訊號。”
趙瑗轉過身,盯著他問:“你接下來準備怎麼辦?把祝小月交給慕容謹之後呢?”接著又問,“慕容謹極為護短,你令他女兒受了驚嚇,還差點沒命,他會放過你嗎?”
秦老大微怔了一會兒,喃喃地說:“他說只要找到了他要找的人,就會放人。”
趙瑗明白了,情況和他想象中的差不多,慕容謹制住了秦老大的家人。那就好談了。
“慕容謹放了你家人,然後呢?大家都知道你動了曾經主子,這還算是小事。最大的問題在於,這輩子你都不用再想著能和慕容家和睦相處。慕容謹是國師,他兒子是一品郡王,慕容然開的書院門生無數,慕容旋是武林高手。得罪了這樣的人家,你覺得你還能在同裡鎮混得下去嗎?”
趙瑗轉話又問:“慕容然在哪裡?不會被你派的人殺死了吧?”
秦老大急忙否認:“我多日未見過二少爺了。”
這個問題,自有慕容謹去問,用不著他操心,提醒秦老大一句而已。趙瑗追問道:“你有什麼打算?”
秦老大略一思索,悶聲說:“大不了,我就一直住這山裡。”
趙瑗呵呵笑道:“你以為你住在山裡,別人就拿你沒辦法了?慕容謹進得了山,朝廷有數以萬計的人,能輕鬆進山,輕鬆能制著你以及你的家人。
現在朝廷和你談,因為你是秦老大,在同裡鎮,乃至平江府是有威望的。朝廷也想以德服人,所以不跟你硬來。你不再是同裡鎮的老大時,朝廷會拿出什麼手段,你自己想。
山上的這些人,若是知道秦老大因為得罪了慕容家的人,而不能下山。他們還會追隨你嗎?待他們下了山,你還能在這裡住多久?即使能住下去,你的子子孫孫都要做山裡的野人嗎?”
這番話雖然難聽,但聽起來也有些道理。秦老大垂下頭,無力地說:“請大皇子指路。”
比計劃中投降的快呀,準備的話還沒講完呢。趙瑗不動聲色地說:“把秦家的地,全部捐給國家。你的家人,去杭州生活。你把年富力壯的人召集起來,去募兵處報到。”
秦老大張了張口,趙瑗看到他要接話的樣子,急忙說:“聽我把話說完。你在同裡鎮再橫行霸道,有能耐,也不過是個鎮。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十年,再過幾十年,說不定換了張家,李家。
誰還記得你秦家。真正有能耐的人,是安國公,梁夫人這樣,能保家衛國青史留名的。新田書院的學子們,整日讀書為了什麼?還不是想進京趕考,高官厚祿,光祖耀祖。
即使沒有今天的事發生,你也就是個土財主,到了京城裡照樣要跟達官貴人們讓道。當你做了將軍,那就不一樣了,騎著高頭大馬,在杭州城裡揚鞭橫行,無人敢吱聲。”
趙瑗說了結束語:“最重要的是,你有了一個強大的靠山,慕容謹不敢動你的家人了。”
說那麼多幹什麼呢?直接說最後一句不就行了。秦老大仰起臉,滿是期待地問:“靠山,誰是我靠山?”
“朝廷啊!皇帝啊!誰敢無緣無故的動官家的人?動官家的人,那是和皇帝作對。”趙瑗笑呵呵地說:“走出去,你就知道了,同裡鎮這個地方太小,不是一個滿懷報負的人,應該呆的地方。你看慕容家的人,個個都出去了。你要是走出去,定會比他們強,未來的大將軍之位,興許就是你的。”
祝小月聽的有點想笑,這不是連哄帶騙麼?還踩著慕容家的人說話。正在她思索著,自己什麼時候能出去時,聽到趙瑗又說話了:“你給慕容謹發訊號吧,讓他來領他閨女。”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秦老大隻顧想自己的事呢,暫時把火燒眉毛的事,給忘了。聽了趙瑗的話,他一躍而起,拿了一根帶著明火的柴棒燃著了手中竹筒的信捻,隨著一聲長長的竹哨聲,帶著火光的竹筒升了天。
手裡空了,秦老大才意識到,還沒看見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