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逐溪的情況比較特殊,雖然和餘慧珍一樣被國家安排負責國家南部基因研究中心工作,但他卻不必守在中心工作,因為他的身上還負責其他許多事項呢。
這邊基因研究中心還在組建,那邊國家生態環境研究所譚建所長給來電話,說人造生物圈基地已經基本建設完成,請他過去驗收並且主持試驗。
作為這個專案的領銜科學家,方逐溪不能缺席基地落成的儀式,而且他是人造生物圈專案的靈魂人物,大家都看著他呢,如果沒有方逐溪,其他人都不知道接下來該如何操作。
方逐溪檢視了下系統,離啟用群體孵化模式已經過了近兩個多月,系統積累的積分達到了6萬多分,初略估計再過1個多月就能夠積累足夠的積分孵化科技了。
從鵬城飛西南,乘坐飛機只需2個小時。
方住溪收到電話的當天晚上就到了生態環境研究所。
這次,譚建帶了幾個科研組的副組長迎接他,說起來上次方逐溪因為時間比較緊,與科研組的其他副組長也只是匆匆見了幾面,還未曾熟悉呢。
為了慶祝專案第一階段的完成,也為了大家進一步熟悉,當天晚上眾人歡聚一堂。
說起來國家生態環境研究所的這些教授們還未曾參加專案經費超過1億元的大專案,這次方逐溪帶來的人造生物圈專案,光是建試驗基地就已經申請了10億元的資金,可以說是壕無人性。
眾人都是很開心的,這個專案嚴格來說並不算難,而且最重要的就是試驗的設計已經有方逐溪進行設計安排,其他人其實只要負責執行就可以了。
相比其他科研活動,這專案可以說是非常輕鬆了,而且福利也好,大家都很滿意。
方逐溪也不是要他們真正做出很重要的科研貢獻,只要他們密切配合,為系統提供足夠的積分就可以了。
當晚,大家盡歡。
翌日,方逐溪與科研組來到人造生物圈基地,現場檢視情況。
因為植物在太空中仍需要人工照明完成光合作用,加之要防止隕石、強輻射等,地下和半地下的建築方式是“人造生物圈”在地外星球上的首選。
試驗基地就是按照半地下的方式建造,像窯洞一樣安置“人造生物圈”,如果真的是在月球這樣的地外星球,能源來源可以採用最新研發的小型化核電站來保障基地的能源供應,太陽能則可以作為能源供給的補充。
在這個試驗基地則暫時不採用核能,方逐溪相信程甲教授他們會繼續完善核裂變核電站的小型化技術,屆時直接採用就是了。
太陽能供能系統在這個試驗基地中會作為能源供應系統的主要來源,當太陽能能源不足的時候直接從外部供應電能模擬核能供電,在真實的地外星球環境沒有外部電源就由核電站供應能源了。
方逐溪帶頭,眾人來到實驗基地。
基地從表明看來規模並不大,偶爾能見到露出地面的部分建築,而且很多地方都覆蓋著太陽能電板,為基地提供充沛的能源。
其實在這片區域的地下,遍佈了一個個的封閉艙室,這些艙室對外封閉,但內部之間是連通的,並且有電力驅動的通風系統使用艙室之間的空氣保持流動的狀態,這對提高艙內人員的舒適度非常有用。
實現遠距離或長時間的載人深空探測、地外星球定居,首先要保障的就是航天員的人體迴圈,包括氧氣、食物、水等必須物資,如果這個系統能夠解決這些,以後種花家的宇宙飛船、空間站以及月球基地就不必從地球上攜帶大量製氧劑和生活物資。
為了實現物資迴圈功能,每個封閉艙室都各有功效,其中最大的要數綠植艙了,佔了全部密封艙面積的三分之二,它的功能也非常重要,必須為基地裡所有人提供氧氣和食物。
在綠植艙中選擇種植的植物目前只有五種:生菜、油麥菜、土豆、紅薯、西紅柿,這些既是蔬菜也是主食,在大量ed燈光的照射下,這些植物可以透過光合作用,淨化艙內人員呼吸出來的二氧化碳並生產氧氣,使得整個封閉基地氧氣和二氧化碳保持平衡。
除了佔據大部分面積的綠植艙,還有代謝迴圈艙負責專門處理艙內人員的代謝物,艙內人員的代謝物品無論固態還是液體都儘量收集起來,在代謝迴圈艙中分解為水與肥料等,主要用作綠植物艙中澆灌植物。
其實回用尿液淨化技術已經成熟,但考慮到艙內人員的心理感受,方逐溪在設計中沒有給他們喝用尿液淨化得來的水,就算在極端缺水的情況下,還可以收集綠植艙中空氣中植物蒸發的水汽應急,喝用尿液淨化得來的水是最後不得已的選擇。
水迴圈也是基地非常重要的一環,不但艙內人員需要用水,綠植艙中種植的植物也需要水灌既,所以方逐溪也設計了水迴圈系統。
水迴圈系統的最上游是一個大的密封艙是水產艙,裡面裝滿水,計劃養一些少骨、少刺、生長快,大部分身體都能食用的水生動物,可以為艙內人員提供動物蛋白質,目前選用的是泥鰍、海參這兩樣動物,未來還在探索更加合適的水生動物。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而且水裡也種植了水草和藻類,與那些蔬菜一樣同樣能夠進行光合作用提供氧氣。
這些水當然不是靜止不動的,方逐溪為它設計了兩個水資源流動迴圈。
一個是淨水迴圈,水產艙水面部分相對比較清澈的水會首先流到一個淨化艙,有專門的裝置將水淨化為可以飲用的水,然後提供給艙員們日常飲用。
另外一個是汙水迴圈,水產艙的水透過許多管道流動到綠植艙,用作對蔬菜植物的灌既。灌既後剩下的水會繼續流動到各個功能艙室,作為艙員們的除飲食用途以外的生活用水,然後所有的汙水都會被收集起來,經過汙水處理淨化後會排放到水產艙,重新開始整個水迴圈。
除了這些提供水、氧氣和食物的艙室,其餘的艙室則是作為艙員們工作生活的功能性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