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的燈具遠沒有後來那麼規範,分類那麼細;什麼商照,家居,室內,室外的;只要燈能裝上去亮,什麼地方都可以用。
色溫,顯指等引數還是實驗室科研工作者才知道的概念。
不光普通老百姓買燈,就是經營者推銷,只關注一個引數,就是亮度,越亮越好。
這個是最直觀的視覺感受,老百姓只關心這個。
所以生意好做。
稍微多個心眼的還會關注一下燈具的壽命,畢竟這個和成本掛鉤,十元買個燈用一年,和二十元買個燈用三年,哪個划算,這筆賬大概都是會算的。
.......
接下來的日子,田子欣就在店裡邊學,邊問,邊觀察;下班後到附近配件市場轉一轉,瞭解配件行情,順便買一些配件和燈具拿回到出租屋裡研究。
古鎮目前只有燈具廠五百多家,未來二三十年會增加到五千家,增長十倍;加上粵省其他地方,比如佛山,東莞,惠州等地,另外長三角也是一個產燈的重區,全國合計吃燈具這碗飯的廠家達萬家之多。
什麼原因,就是因為這一行門檻低。
什麼配件都買得到,一張工作臺,幾把螺絲刀,就可以開幹了。
經過幾十年的行業整合,依然數量龐大,大廠有大廠的活法,小廠有小廠的活法,手工作坊有手工作坊的活法。
各吃各的飯,各走各的道,誰也不礙誰。
其他門檻高的行業就不是這樣,比如彩電行業,經過多年整合,最後就只剩下那麼幾家,康佳,創維,tc,海信,長虹。
為什麼,因為這個行業門檻高,投入巨大,一般人根本玩不起。
幾大巨頭早就聯合起來瓜分了市場,佔領了制高點,有多年積累的口碑,後來者很難打進去。
財大氣粗,有資本作後臺也不行。
比如做空調的格力董女士放言要做手機,打垮小米,結果鬧了個笑話,不了了之。
………
轉眼一個星期過去了,田子欣基本掌握了燈具知識。
其間,陳梅每次都是一個人來,接待客戶,發貨,算賬,偶爾去附近廠子裡進貨,每天過的忙碌又充實。
她最高興的時候,就是一早對著賬本算賬,那笑的真叫一個燦爛,開心。
人說溫州人是天生做生意的動物,把孔方兄作為信仰圖騰,真的一點不假。
這一行利潤高,確實有錢賺。
假如一款燈具廠家十元出廠,古鎮店面可以賣十七八塊;若到經銷商手裡要賣二十,分銷商手裡就要賣到三十了。
一番週轉下來,從廠家到使用者手裡,漲了整整兩倍!
她是孤身一人在這邊,還是家裡人也在這邊,若家人也在,怎麼也不來店裡看一下;若孤身一人在這邊,那她的丈夫為什麼不跟過來,還有小孩呢。
這些疑問,田子欣偶爾也會想一下,但本著學徒謹言慎行的原則,他只是想想而已,不會主動去問的。
.......
這天下班前,陳梅特意抽了半個小時考試他。
田子欣胸有成竹的一一作答,陳梅很滿意,說:“是下了一番工夫的,這樣吧,明日開始我就帶著你正式接待客戶了。”
“多謝梅姐栽培!”田子欣大喜。
陳梅微微一笑,露出一顆可愛的虎牙,從櫃檯裡拿出一串鑰匙,取下一根遞給他,“這是卷閘門和櫃檯的鑰匙,明日我可能要晚點來,你早到了就先開門。”
“知道。”
正說著,只聽嘀嘀的喇叭響,一輛銀色豐田皇冠緩緩馳了過來,華美的車身掠映著周圍景物,確實很氣派,立刻吸引了路人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