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要出發了,葉耀東也鬆了口氣,與他們核對完海圖後就交代工人們準備出發,而他也往舵樓上走。
茫茫大海,船行到哪裡,要到哪去,老漁民都是靠著海圖跟羅盤,一些科技類的東西,他們用的沒那麼習慣,都是一起相結合使用。
葉耀東又在自己漁船上攜帶的系統定位了一下。
要不是想著多幾條船也有個照應,他早就一個人直接開船走了,這還更省事一點。
也還好之前稍微試著接觸過,兩人都是可以相處的,跟他爹喝酒的時候,剛開始客客氣氣,後面已經跟他爹稱兄道弟了。
葉耀東沒有搶在前面航行,而是落後兩條船一小段距離,默默的跟著。
頻道里也就剛行駛出去的時候有簡短的說兩句,後面也沒有再聊天了,畢竟也不是講電話,這種訊號沒有特別強,都是滋啦響的接收。
也就是他的那群朋友興奮的會嘰嘰喳喳,也是話多,不嫌棄,還能講個不停。
他聽著這種滋啦聲都沒什麼說話的慾望,一般都默默的聽著,大多時候都是關閉或者是調到公眾頻道聽廣播資訊。
冬日裡,暖陽灑向海面,他透過駕駛室看向外面,只覺得冷風裡又帶著一點溫暖的氣息。
工人們已經都回到船艙休息了,這一回船上足足有14個人,加上他15人。
而他的休息室就在駕駛艙的後半段,不跟工人們擠在一塊休息了。
他們現在三條船正在全力的趕往捕撈地點,他預估過了,捕撈的海域距離海港大約100海里不到,漁船需航行5多個小時。
這還是因為他們船大,馬力足,換東昇號的話,可能得開七八個小時。
他們是往東南方向行駛,一路行駛過去,遇上的漁船也越來越大,並且越來越少,直到開了兩小時以後,就再也遇不到船隻了。
只有一直跟隨漁船的海鳥還在身後飛舞,並且時不時俯衝而下,捕食著被漁船掛槳帶起的魚蝦。
開遠了以後,他們也時不時能看到天邊一閃而過的黑影
葉耀東眼力好,眼觀四路,耳聽八方。
那一閃而過的黑影,他也看清了是超大魔鬼魚,這魚就喜歡時不時的放風箏,跳出海面又滑行落下,黑漆漆的又大,離著距離也極好辨認。
以前有運氣好的時候,從他們漁船上空滑翔而過,還能給他們捕到。
現在只是肉眼看見它在遠處衝出水面又滑落,誰也不知道落在哪裡,沒辦法去追逐。
對他們現在來說,也是先趕往捕撈海域比較重要,要是順路能遇到魚群或者其他能撈的值錢大魚,那肯定也不能錯過。
葉耀東是一直跟著兩條漁船走的,這也有一個好處,不用自己去特意辨別方向,擔憂前方,跟著走就行,前頭的那兩條船都是老航海人了。
不過,他們也沒有開到目的地才放網,跟以前他的捕撈方式也很像。
開到半途,他就聽到頻道里面傳來滋啦聲,趙成周在通知可以減速準備在附近下網了,然後邊拖網邊繼續前行。
葉耀東看了一下顯示屏,大概也航行了五六十海里了。
作為一個後輩,他也謙遜地聽指揮,通知不用全速航行,可以在附近放網了,他也減緩速度,應了一聲,就也拿個喇叭去通知船工。
但也不是立即下網的,他將漁船往周圍偏離了一下,跟另外兩條船保持一定距離,並且使用聲納探測,先在附近周圍尋找魚群。
在航行的途中,為了確保安全,他漁船上的聲吶,可是一直都是開啟的,就是為了規避障礙,避免擱淺或觸礁。
畢竟也是第一回跟這兩條船出海,多上點心錯不了。
所以這也是他一直跟在身後,不需要怎麼動腦子的原因,畢竟有科技。
東昇號上面可沒有聲納探測器,畢竟也才24米的船,前兩年不要說技術有限了,經費也有限,都是憑經驗,盲目的下網拖動捕撈,完全就是碰運氣。
而另外那兩條船也分開來,在附近慢慢的尋找著,也並沒有馬上就下網,看樣子漁船也升級過。
據他在舟市的造船廠瞭解過,聲納裝置也就在去年下半年的時候,才變得實惠了一點,讓中小型的漁船也能負擔得起。
不然,前幾年不要說中小型漁船了,中大型漁船都得下血本才能安裝一個最基礎的。
他有看過,那個聲納只配有簡單的顯示屏,顯示聲波反射影象,沒有他現在這一臺先進,但是也能提供足夠的資訊夠現在人使用了。
他一邊看著顯示屏,一邊開始在周圍緩慢的移動,並且留意著跟另外兩條船相隔的距離,避免走丟。
在他留意著顯示屏,慢慢尋找的時候,那兩條船已經陸陸續續找好位置下網了,並且頻道的滋啦聲也傳來他們的對話。
“我找好位置下網了……”
“我這邊也差不多,不要偏離,方向進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