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攸的一番話,不僅是說給張飛聽,更是說給一旁的趙雲和顏良等人聽。所謂一將無能累死三軍,絕非開玩笑的。前車之鑑,有如楚漢爭霸中核下之戰,十面埋伏,項羽連江東子弟兵都沒了。又如長平之戰,幾十萬趙國精銳破生生坑殺,真是不勝列舉。
這時顏良感觸不大,這貨定位自己就是一名聽命行事的勇將衝將。趙雲感觸良多,其人本就膽大心細又十分謹慎,常常能做到三思而後行,自然受益非淺。
感觸最多的自然是張飛張三哥。哥們好酒貪杯,更有暴力傾向,雖然說劉備再三告誡,但是暴力因子仍在。張飛粗中有細,有精明的一面,可是又有時會得意而忘形。
就目前張飛的狀態,那怕比歷史同期厲害精明得多,但是要獨領一軍還差得遠。這時劉備也不可能放心張飛獨領一軍。張飛不比關羽,關羽愛兵如子,意志驚人。張飛不比趙雲,趙雲冷靜機智,還不吃埋伏。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當然,張飛一旦達到獨領一軍時,會比關羽和趙雲領兵作戰來得更為兇殘,常常會打出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戰績。這自然是後話,這時的張飛還如同一塊海綿一樣瘋狂學習和成長著。
“以敵人的角度去思考整個戰局!”張飛喃喃自語著,誰也不知道那斗大的腦袋中在想什麼。
“沒錯,料敵之所料,才能克敵制勝。”荀攸滿意地搖頭晃腦說:“我之所言純屬紙上談兵,為將帥者,必須在實戰中吸取經驗教訓,不斷地成長壯大才行。那怕做不到無二錯,最少不能常犯同樣的錯。”
縱觀整個三國時期,也只有諸葛孔明才做得到無二錯。所謂無二錯就是隻要犯過這樣的錯誤,就不會犯第二次。試問常人誰做得到,不在同一個坑裡跌上幾次才怪。
然而就算如此,無二錯的諸葛孔明最終也無法逆天而行,活活累死在北伐途中。所以說硬實力不行,非個人逆天的能力可以彌補。人口,地盤,糧草三者缺一不可,沒有這三者,一切王圖霸業都是扯淡。
川蜀而言,雖然說是天府之國,也只是指割據而治。相比於魏吳,算人口最少,地盤最小,糧草自給自足就不錯了。也基於此,神人諸葛孔明也回天乏術,望北興嘆,無力一統大漢山河。
嗯,這些又是題外話,諸葛神人還沒出山呢,甚至連名號也沒有幾個人知道。或者說諸葛亮還小呢,一個小屁孩又有誰關注,並非人人都是穿越者。
“謝謝荀軍師!”張飛在荀攸說完後,十分鄭重地帶甲施了一禮。
荀攸沒有迴避張飛行禮,面帶笑容地說:“三將軍不必如此,所謂知易行難,我開口說說更是容易,實際上要成為大軍團統帥全靠三將軍你自己,好在三將軍有顆永不言敗的心,還有不錯的天賦,三將軍你遲早會獨領一軍的!”
荀攸這麼說,張飛頓時覺得信心滿滿,未來一片光明。而顏良表示無比羨豔。趙雲表示確實如此,趙雲對張飛一直信心十足,有如劉備對於趙雲保駕萬分放心一樣篤定。
就在文武幾人交談中,黃巾大部有條不紊地向青州運動,直至黃巾後部都進入青州境內,也不見曹軍追擊。
“撒兵!”一直押後的趙雲等人,在確定黃巾全軍安全後,才下令撤兵,就算撤兵,趙雲等人也是緩緩而退。
“撤兵!”得到探子回報的戲忠十分無奈,在無法佔什麼便宜的情況下,依舊留曹仁守在縣城,戲忠和于禁等人率大軍回師。
一場聲勢浩大的青兗之爭就此落下帷幕,不知驚落了天下多少人的眼珠兒。本來都以為劉備和曹操會在青兗邊境大打一場,結果呢,除了區域性衝突了一下,就這麼散場了。
喜歡我的三國有些亂請大家收藏:()我的三國有些亂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