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啦!去洗把臉,我們一起去問候你母親。”周瑜點頭微笑,表現出一副十分受用的神色說:“匆匆從舒縣家裡來,還沒帶什麼孝敬老人家。”
“瑜弟,我懷疑到底你是我母親親生的,還是我是我母親親生的。你對我母親好也就算了,我母親對你比對我絕對更好!”孫策說半天連自己也繞昏了,喘了口氣說:“我不服!”
“不服?不服去長沙跟你父親說。”周瑜懶得理這二貨,扯了扯嘴角說:“伯父大人在外,你可得多問候孝敬母親。權弟和香妹等弟妹們又小,長兄如父知道嗎?”
“知道啦知道啦!”孫策翻起一雙白眼說:“父親不在家,母親嘮叨,現在你還絮叨個不停。哎,我的生活好苦呀!”
孫策說完,不等周瑜反應,就三兩步跑去洗臉收拾去了。只留下心累心塞的周瑜站在那裡長吁短嘆。
周瑜是正宗的世家,是揚州有數的名門旺族。比起四世三公的汝南袁家也不遑多讓。周家先祖在漢一朝位居三公者有二,周瑜的父親周異也官至洛陽令。洛陽令相當於後世北京市市長,是位高權重之要職。
周瑜的叔父周尚也是官至丹陽太守,可以說滿門盡是身居高位者。重點是周瑜本人,自小聰明靈俐,琴棋書畫無一不精,妥妥的是別人家孩子的代表和典型。
出身好,本身又是天才,周瑜可謂是天生的人生贏家。最最讓人不活的是,周瑜生得俊美。孫策也帥,周瑜是另一種俊,兩者難分伯仲。
如果硬要分,那麼孫策是肌肉力量型的美,而周瑜是氣質儒雅的俊。這也許是兩人一見投緣的另一個潛在因素。
孫堅是長沙太守,孫策也算官宦之家的子女。但是與周瑜相交,絕對是高攀了。也許這對好基友彼此都不覺得,而事實上就是如此。周家是有底蘊的世家,孫家只能算新晉的地方權貴之家,兩者不可同日而語。
不過兩個當事人自得其樂,旁人也無可奈何。做朋友不比相親婚嫁,沒這麼多講究。所謂門當戶對,總會少許多佳話。那怕世人一直都以門當戶對為標準,不論結親還是交友。不講究的還是少,孫策和周瑜也算奇葩異數。
“走吧,給母親請安去!”洗好了臉,英氣勃勃的孫策跳到周瑜面前,自然地拿起周瑜的手說:“你能來,比買什麼禮物也更讓我母親高興。”
孫策還真沒說錯,孫母對這個比兒子小一個月的周瑜十分喜愛和看重,大有視為親生己出的厚愛。甚至讓周瑜在孫母這裡能感受到濃濃的母愛。
“這話我愛聽!”周瑜有種兄弟終於說了一句人話的既視感,卻又想打擊下孫策說:“兄弟你平時說話能經過下大腦麼?能不能想想再說。不,是想想再幹。”
孫策遇事,都是莽了再說,至於說對不對,應不應該?一般這貨都不會多想。尤其有周瑜在場,更會神勇大發,不管不顧的。有周瑜收尾,孫策從來不怕收不了場。
“想想再幹?那麼什麼都不要幹也幹不了。”孫策理所當然地說:“想不是瑜弟的事情麼?為兄從來只管動手,動手解決不了,只能說明力量不足。那就再幹他丫的!”
“也對,這世上就沒這麼多為什麼!”周瑜無法說服孫策,也就只好說服自己。反正周瑜也有這個自信,這天下就沒有讓他周瑜為難的人事。
“這就對了,少想一些有的沒的。像我一樣出手就不會錯!”孫策略有得色地說:“想當初父親入主長沙,不就是打了一路麼!”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呃!”周瑜見委屈自己,孫策也不知半點好歹,反而以自己隨他為榮,周瑜徹底無語了。默然地跟著孫策向孫母居住的後堂走去。
孫策也不察顏觀色,完全無視周瑜臉上大寫的弱智也會被傳染的字樣,兀自喋喋不休著。這讓周瑜徹底無語,而又有一絲欣慰。無語的是孫策的粗神經和線條,欣慰的是孫策對自己的信任和感情。
真性情和赤誠的孫策,都是周瑜傾心相交的優良品質。周瑜都覺得自己與孫策是絕配,是相德益彰的組合。一個任事不經大腦,一個精明心思慎密。一個以拳頭說話,一個用智慧講理。一個英明神武,一個儒雅風流。
沒有對比就沒傷害,只有對比才能凸顯。周瑜和孫策就是那種對比也沒傷害,反而能凸顯對方的黃金組合存在之奇葩型別,全大漢天下也僅此一例,沒有之一。
“策兒,可是瑜兒來了?”孫策打雷般的聲音傳得老遠,連後堂的孫母都聽到了,不由出聲問道。知子莫過於母,能讓孫策興奮得語無倫次,除了周瑜來了,也就沒誰了。
“母親大人,正是瑜弟從舒縣過來了。”孫策在門外就恭聲答道:“這不正來給母親大人請安麼!”
孫策和周瑜走進室內,都躬身向孫母請安問好。孫母無比慈愛地對兩個說:“瑜兒就是懂事,策兒你該好好向你學習。整天只知道舞刀弄槍的真不讓阿母省心。”
孫母年歲不大,卻十分雍容華貴氣度不凡。在慈祥之中另有一番讓人折服的威嚴。孫策畏懼父親孫堅,孫策同樣也畏懼母親。前者因為愛,後者也是因為愛,嗯,愛的方式不同,卻也達到一樣的效果。
“父親大人也不修文事,還不一樣建功立業威鎮三郡名揚江東。”孫策不依地辯道:“琴棋書畫詩詞歌賦,孩兒真弄不來。”
“哎!弄不來就彆強詞奪理呀!”孫母不無慈愛地說:“這天底下呀就沒有生而知之的人,瑜兒為什麼君子六藝樣樣皆精,還不是因為勤奮。勤能補拙,策兒你應該多向瑜兒學習。”
“策兒你能粗通文墨,多點內斂溫潤,阿母就該謝天謝地燒香拜佛了。”孫母像天下所有母親一樣,都望子成龍,開始喋喋不休起來。
至此孫策再不敢辯駁,俯首帖耳地恭聽母訓。因為孫策知道自己一反駁,母親更會長篇大論。當然,也說明孫策孝順,更說明孫策一點兒也不笨。只是這貨不愛動腦子罷了。
至於周瑜,身為別人家的孩子之典範,除了偷笑下,除了羨慕下,絕對是個乖巧孩子的形象。聰慧聽話還彬彬有禮,這不就是天生的別人家的孩子麼!
喜歡我的三國有些亂請大家收藏:()我的三國有些亂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