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監獄是一個大染缸,可在我看來,這裡倒像是一個包食宿,但卻不發工資的工廠,也更像是一個沒有男人的後宮。
除了入監隊,監獄裡還分設有:醫務室、教育科、文藝科、生活科。
如果說入監隊相當於是外面的行政單位的話,那這四個科室便相當於事業單位,人員配備不多。
接下來便是一到五監區,這五個監區相當於國有企業,勞動任務非常繁重,多為服裝流水線加工。
監獄有兩個大院,內外兩道大門,內門是a、b門,外門是電閘門。
一、二、四、五監區的勞動廠房在監獄a、b門外的大院裡。除這四個監區,其他監區的犯人只有在家人來接見時才能走出內門進入外院。
老弱病殘的犯人多被分配在三監區,這個監區裡的犯人平時從事的是一些工序比較簡單的勞動。
因為行動不便,三監區的廠房設在內院東樓的二樓,一樓是監獄的伙房。
說到伙房,監獄裡的伙食非常好,而且管飽。這也與監獄裡勞動任務重有關。
早飯,每人一個白煮蛋,一快餐杯的大米稀飯,有時是玉米麵稀飯,饅頭,一份拌鹹菜。
午飯,主食是饅頭,一份時令炒菜,菜裡的肉肥瘦均勻,量也足,有時會增加一份湯,每個月還能吃到魚、雞塊和排骨,可謂營養均衡。
晚飯跟午飯差不多,加夜班的監區晚上還備有加班飯。
週五的午飯是包子,週日的午飯是米飯。逢節日還會吃到麵條、湯圓或者餃子。
做飯的廚師也都是犯人,她們犯事前均是從事餐飲行業的,據說裡面還有一個曾擁有中式烹調高階技師資格證的人,她們做出的飯菜口味自然沒的說。
但監獄決不允許犯人浪費糧食,每個人必須按自己的飯量大小來訂第二天的飯,訂了幾個饅頭,撐死也得吃肚子裡去。一經發現浪費,就得扣分。
伙房在內院東樓的一樓,隸屬生活科,每天傍晚會在牆上公佈第二天的三餐詳單,而每個監區的生活委員需要將該監區犯人的訂餐情況提前一天報給生活科。
這是我必須隨蘇彩霞下樓的一個原因。
入監隊值的外崗也叫小崗,在監獄內院正南高牆下的大草坪上,是一個像圓桶一樣刷著紅白格油漆的鐵皮房,與操作檯的獄警值班室遙相斜對,內門的a、b門就在距離小崗五十米遠的地方。
小崗外有一根及腰高的橫杆,下面各個監區出工或收工時,值小崗的犯人就得將那根沉重的橫杆手動按起來為她們放行。同時要配合值班室的獄警認真清點出工和收工的人數。
小崗分白班和夜班,一週一輪換,每崗兩個人。白班時間固定在早八點到晚六點,夜班的值崗時間隨監區收工時間而定。
蘇彩霞這個周值的是夜班崗,這是我隨她下樓的第二個原因。
監獄裡每人可以購買一到兩把暖瓶,伙房側門口有一臺大鍋爐,分早午晚三次向犯人定點供應熱水。但必須得全監區組織好,每個監室派出兩三個人一起排隊下樓去打水。
這是我下樓的第三個原因。
監室裡數我年齡最小,去伙房打飯自然落到我的頭上。右手提盛菜的桶,左手端裝饅頭的盆,與其他監室的人縱行行走於警戒線內。
這是我下樓的第四個原因。
監獄實行的是軍事化管理,自然一切向軍隊看齊,包括內務,包括言行,也包括佇列訓練。
新入監每天上午和下午分兩次到樓下操場進行集訓,齊步走、正步走、跑步走、原地踏步等等,自己走得規範不算合格,得整體達標才允許休息。
這是我下樓的第五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