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間屋子裡,文管事一臉激動地撫摸著一張桑皮紙,問中書令:“這真是公子造出來的?”
中書令嘴角噙笑:“造紙作坊是在他名下的,事情是馮管家和青笈墨箋他們安排人手做的,造紙方子估計是陳姑娘的。”
文管事幹笑一聲,勉強說道:“那陳姑娘有這等本事?”
中書令看了他一眼:“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我兒對於種田造紙這類事情並不精通。”
文管事不以為然:“這等事不精也罷,公子辭賦文章可是一等一的,那陳姑娘到哪兒去找公子這般文才出色的?”
中書令放下了茶杯,文管事立刻彎下了背:“老奴多嘴了。”
中書令沒說話。
文管事的腰又彎下了一點:“公子在陳姑娘這裡,也是可以過得順心一點。”
“順心嗎?”中書令看著他。
文管事嘴唇動了動,最終還是沒說話。
“她不會憋屈晙兒,但是晙兒要作出一番成績,還需要一些時日。即便他在京城,也要在翰林院編幾年書,也會有不順心的時候。”
文管事嘆了口氣:“轉眼就這麼多天了,老爺也快啟程了吧?”
中書令點頭:“後天那些官員就來了,把稻種都領回去,我們差事也結束了。”
“等一等嚴將軍嗎?”
“他那邊也快了。三支軍隊在那裡呢。”中書令伸手去端茶杯,文管事趕緊先一步拿起來:“這茶怕是冷了,我給老爺換一杯。”
午飯後,陳帆他們去子小吃鋪子。
孩子們看到一臺新型機器,立即圍過去研究起來。
“這搖了作什麼用呢?”陳忠楣轉動著手柄,看兩個大鐵柱轉動著。
“這是麵條機。”陳帆說。
“麵條機?不用手擀麵了嗎?”陳忠梁很歡喜。
韓氏端著盆和好的面過來,將操作過程給孩子們演示了一遍,引來陣陣嗷嗷的叫聲。
“這麵粉像布一樣從裡面垂下來。”
“還會一層一層疊起來。”
“越來越簿了。”
韓氏將皮子疊好,陳月拿起菜刀,熟練地切成餛飩皮,再拿起一疊皮子一抖,那餛飩皮便像書頁一樣張開了。孩子們又哇地叫嚷起來。
“我們要賣餛飩嗎?”小王雲忽閃著眼睛問道。
陳帆笑了:“對啊,我們先賣餛飩。”
元豐縣的人吃餃子和麵條比較多,鮮少有人吃餛飩,而餛飩是她家鄉最常吃的麵食。
陳帆這次把青棠帶了過來,讓她在小吃店裡做事。王大柱承擔和麵等力氣活,韓氏和青棠發揮廚藝,王雲幫著打打下手。財務方面,韓氏負責記帳,青棠負責管錢。柳家也送了一個張婆子過來,負責洗碗收桌子等活,和青棠住一個屋子。
陳帆看著韓氏:“就要做掌櫃的了,有信心嗎?”
韓氏臉一紅,又挺直腰背說道:“多謝姑娘給我們一家機會。我們賣了這麼多天的紅薯,也練出膽子和嘴皮子了。請姑娘放心,我們一定會保證乾淨衛生,味道鮮美,服務周到,錢財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