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斤一畝?”
“八百多斤。”
“多少斤一畝?”
“八百多斤。”
有人笑著笑著就哭了起來,以前三畝地都未必能收八百多斤麥子,還要交很重的賦稅。現在一畝地就收了八百多斤,還只要交兩鬥稅。幫鄉君府種地的,也能收到四成的麥子。
野馬山的麥子也獲得了高產,佃種的村民們都收穫了每畝三百多斤的麥子。三年時間,周圍四個村子都成了富裕村,能吃上飽飯,還能賣糧換錢。
要說有什麼遺憾,就是那邊沒有划進昌平鄉,不然他們也可以分糖分鹽,可以免費上學。
鹽鹼地上的麥子畝產量比去年更高,達到了一千零五十斤。王家墩每家都種了一分田高產麥種,收到了九十多斤到一百斤的麥子。
大家都很感激,每家都想拎著一籃子雞蛋,送往鄉君府。
王里正把他們攔下了:“等鄉君回來了,再感謝也不遲。”
皇帝收到了報告:昌平鄉小麥獲得豐收,願獻上三百萬斤麥子。意思就是趕緊派船派兵過來。
一同送往京城的還有菜籽和菜籽油。
滿朝文武都沉默了。
為何那昌平鄉君總是能種出這麼高產的糧食?不僅是她一家,是整個昌平鄉都高產。
尚書令把她架了起來:“昌平鄉君威望甚高,她說種什麼,百姓就種什麼,家家戶戶都很服從,都捨得拿出土地種油菜,種棉花。”
太傅反駁:“昌平鄉君一心為著百姓多種糧食,吃飽肚子,百姓自然願意服從。糧食能高產,土地當然就可以多種些其它作物。種油菜可以榨油,種棉花可以防寒,這些都和他們的生活密切相關,他們有什麼不願意的?”
尚書令不服:“她哪裡是一心為民?種了西瓜在京城賣三十貫錢的驚天高價,追逐暴利,簡直是奸商行為。”
“一盆花一千貫的事情沒有過嗎?一塊玉一萬貫的事情沒有過嗎?物以稀為貴,她能種出初夏成熟的西瓜就是她的本事,賣貴一點才能顯出西瓜金貴。”
兵部尚書不耐煩了:“又為一個昌平鄉吵來吵去,都吵過多少回了。”
中書令瞅了他一眼:“要不你找個其它地方來吵一吵?三百萬斤高產麥種,可以讓十五萬畝地提高產量。”
兵部尚書不作聲了。
太子主動請纓:“父皇,兒臣願前往昌平鄉護送糧種進京。”
群臣都有點驚訝,運個糧要驚動太子?很快他們就想通了,三百萬斤呢,確實需要級別高一點的。
皇帝同意了:“太子和驃騎將軍率三千人馬一同前往。”
中書令跟了一句:“麥收之後紅薯藤可以扦插了。希望北方在今年普及紅薯。”
皇帝看了眼戶部尚書:“著戶部安排,是由州府縣衙出面,還是讓商人前往,你們看著辦。”
朝廷的效率很高,大規模船隊浩浩蕩蕩地向著昌平鄉出發了。
昌平鄉的百姓仍在忙碌:忙著栽紅薯藤;把油菜地和麥田翻整,準備插秧;作坊和建築工地都在工作。
幾天後,船隊到達了七家渡口。
喜歡種田女城主請大家收藏:()種田女城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