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就問二太太,是否也要去買店鋪。
“那是一定的,柳家現在分家了,大房做什麼,我們二房自然也是要跟上的。要賺大家一起賺,要賠大家一起賠。”
眾人便紛紛議論起來,去昌平鄉置業的前景如何。
“那些胭脂水粉據說是鄉君的婆婆從京城帶來的?”有人問道。
大太太回答:“是京城的產業,但是昌平鄉以後也會有的,有些匠師從京城過來了,還有綢緞產業和珠寶產業。”
“那以後昌平鄉也是個買東西的新去處?”
“元豐縣城和慶州城大概也會有。”
大家對於昌平鄉的熱情高了一點。
暄妍齋在元豐縣城一炮打響,成為女子購物休閒的首選之地。
馮夫人對這種經營模式很滿意:“等我回了京城,也開一家這樣的,要選三層樓嗎?”
陳帆給她添茶:“如果商品種類多,可以做到三層,最好是有中庭,這樣視線開闊。”
“那樣的房子有很多,茶樓戲樓客棧大多是這種模式。”
“可以把小孩子用的也帶上,做了母親的都喜歡幫孩子買買買。”
馮夫人笑了:“那要不要把老人的也上?”
“也可以啊,從出生到年老,都有。”陳帆笑著說。
廿二這天,大家回到了昌平鄉。墨箋和秦箏來彙報建房進度。
馮夫人抿了一口茶,笑道:“我打理過這麼多產業,還是第一次經歷大批次賣房子呢。有意思。”
秦箏面帶微笑,繼續彙報:“這幾天鄉民們都把新房子裡裡外外看了幾遍,其他州縣的也有很多人過來看。”
“那些人住哪裡?”馮夫人問。
“文昌客棧已經開始營業了,這是鄉君府經營的客棧。”墨箋說。
馮夫人點了點頭:“鄉民們對貸款買房持何種態度?”
墨箋回答:“想買房的從挖地基那天起,就已經在考慮了,這些天又諮詢了好幾次,各項條款都清楚,要準備的首付也會去準備。”
隨著售房日期的臨近,入住文昌客棧的人越來越多。每天都有很多人在新房子那裡走參觀諮詢。
柳家人來了,除了老太太和幾個女孩子,其他人都住進了文昌客棧,說是要體驗體驗。
老太太心情特別好,跟陳帆聊著各家的生意,對柳懷珊的婚事表示滿意。
“就是如慧那丫頭還沒著落。”老太太有點擔憂。
陳帆自是要勸慰一番:“五妹妹定會有個好姻緣的。雖說是個庶女,柳家也沒委屈了她,該學的本事她都沒落下,男方家庭考慮到這點,會看重五妹妹的。再說她還有柳家這個大靠山呢。”
老太太不由得笑了:“柳家算是什麼靠山喲,就是個農戶出身的商戶人家。”
“家大業大,這是許多官宦之家都沒有的。”陳帆正色道。
“我也不強求對方是個讀書的,只要踏實肯幹,對丫頭好就成。最好是正妻,別再去做什麼姨娘。”老太太一片苦心。
三月廿八,春季的最後一天,新房出售儀式正式在鄉君府前拉開帷幕。鄉君府前的廣場上人山人海。
廣場上豎著三塊大牌子,畫著村子和店鋪的平面圖。每賣出一座房,就會在相應位置上掛一朵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