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鄉君府沒多久,門口就有百姓聚集過來。七家渡的村民來得最早,然後是其他村子的。
墨箋出門詢問情況。百姓們看到他也沒慌,說:“我們來感謝鄉君,讓我們安安穩穩地度過了寒冬。”
“說明白一點。”黑箋提示。
“我們來感謝鄉君府做的棉被。”
陳帆走出門,百姓們直接就跪了下來,齊聲喊著:“謝謝鄉君的棉被!”
陳帆下意識就想退後,忍住了,說:“免禮,棉被的事不用感謝我,你們是要付錢的。”
鄉民們紛紛站了起來。戚里正說:“付錢是應當的,感激也是應當的。大家的棉被都是先賒帳的,價錢開得也便宜,鄉君大義啊。”
其他人也七嘴八舌地說了起來。
百姓以往的冬被都是塞各種各樣的東西:稻草、蘆葦、樹皮、羽毛……去年鄉君府種了十畝棉花,就召集了一些人學習做棉被。
一開始,鄉民們沒人說要買。陌生是真的,貴也是真的。
各村裡正負責解釋:“棉被可以先賒帳,過年後分幾月付款。有蓋著不滿意的,年後可以將棉被還給鄉君府。”
鄉民們將信將疑,本著別人賒了我也賒的想法,每家都賒了一條棉被回家。有些想付錢的,也都縮了回去。
大雪紛飛的那幾天,陳帆也不會專門派人去問棉被蓋著暖和不暖和,舒服不舒服。之後他們就回了王家墩。
如今看鄉民們這般表現,被窩的感覺絕對是溫暖舒適的。
有村民繼續表示感謝:“我爹腿腳不太靈便,不能親自過來,他讓我一定要來跟鄉君說一聲謝謝,感謝鄉君發給他的棉被。他從來沒覺得冬天這麼暖和過。”
六十歲以上的老人,都可以免費領一條棉被。
陳帆看著他:“棉被是誰蓋的?”
那人有點不好意思:“我爹他帶著兩個孫子一起睡的。”
陳帆點頭,看向眾人:“有誰家佔用老人的棉被嗎?”
眾人齊齊搖頭。有個膽子大的說話了:“鄉君府發給老人的棉被,自然是給老人用的。我們做小輩的若是佔用了,那不就是不孝了嗎?”
眾人一個勁地點頭。
陳帆心裡呵呵。有些人是真心孝順,有些人估計是怕被發現了會受罰吧?
“孝敬老人是美德,若是不孝的,鄉君府也是想認識認識的。”陳帆說。
眾人瞬間變得嚴肅起來。
陳帆說:“付錢的事去找里正。可一次付清,也可分期付款,加兩文錢利息。每次還多少,分幾次還清,都做好記錄。”
眾人又說了些感激的話,逐漸散去。
陳忠柱問道:“有誰說要把棉被退回來嗎?”
陳帆輕輕搖頭:“暫時沒聽說,要看里正那邊的記錄。”
“把棉被送回來的,以後都沒有再從鄉君府買棉被的權利了,鄉民們又不傻。”陳英說,“棉被的暖和他們都感受到了啊。”
棉被付款的事情進行得很順利,各村之間還在攀比,看哪個村先收齊款項。第二天,十一位里正就把錢和帳冊都送過來了。
“都收齊了?沒有分期付款的?”陳帆覺得這太整齊劃一了。
橋上村裡正姜承達說:“村民們生怕付錢慢了表達不了對鄉君的感激之情。”
這話怎麼這麼不可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