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的蘇園依然熱鬧,因為梅花開了,很多人都來賞梅。有幾株玉蘭花也開花了,給賞花增添了幾分樂趣。
李管家樂呵呵地說:“雖然很多人家都依照蘇園建了復廊,做了花窗漏窗,可很多人都說還是蘇園的景緻好。”
陳帆笑了笑:“別人碗裡的飯總歸是香一點的。”
李管事笑著搖頭:“蘇園是真的好看,一年四季都有花,樹上的地上的,都好看。這麼大的草坪,林子,還有這池塘,假山,可不是每家都捨得讓百姓走走看看。”
蘇園周圍的景色確實很美,春賞花,夏賞荷,秋賞楓葉冬賞梅。草地上也有很多野花。迎春花一叢一叢開得像瀑布似的,金燦燦的很耀眼;報春花有很多種顏色;婆婆納有著漸變的藍色;都是陳家幾個女孩子喜歡的野花。
陳帆看著那些遊玩觀賞的人,笑了:“有了這麼多人,景色才熱鬧啊。”
很多書生都來賞花作詩呢,那景象看著就很有文化氣息。
蘇園還有一個優勢,就是離集市近啊。花廊那邊有擺攤的,北邊荷園有店鋪。有些地方的景色好是好,就是太偏了,遠不如蘇園方便。
張小樓比王大梁晚一天到,一進門也是先說一番感謝的話,然後提到了具體工藝:“有些東家想做成不一樣的窗欞,可我實在是想不出多少好看的式樣。很多擅長繪畫的也畫了些花窗和漏窗,可還是覺著不如蘇園的那般好看。”
陳帆謙虛:“人往往先入為主,對初見的事物印象比較深。”
張小樓猶豫了一下,說:“敢請鄉君賜教一二?鄉君畫的圖樣,我會出點費用,略表心意。”
陳帆想了想,說:“或許可以印些畫冊,放到書店出售。想要新款式大家都可以去選。”
張小樓笑了:“謝謝鄉君。”
“也不用急著謝,畫冊不比書冊,畫版和印刷都比較複雜,短時間內難以上市。”陳帆說。
“不急不急,現在也不是急著做活的時候。”
陳帆畫了一幅畫,半開的窗戶,映著盛開的玉蘭花。
她問孩子們:“我想印很多張,怎麼印呢?”
“這要很多顏料噢,顏料夠嗎?”
“還是刻在板上再印?”
“一個圖樣一塊版,又是個很費時費力的活。”
確實麻煩,但還是可以試試。試熟練了還可以印年畫,印紙牌,印紙幣……紙幣有點遙遠。
“刻木版的活交給男孩子,顏料由女孩子負責。”陳帆安排任務。
陳忠柱看著那幅畫:“只畫窗戶就可以了呀,多簡單。”
陳雅誇張地嘆了口氣:“那還有什麼景緻有什麼意境喲,就光禿禿一扇窗。”
大家先試了兩版,效果似乎還行。
村後的空地上,已經搭好了桑木骨架,幾個村民正往上糊泥,要塑成一頭泥牛。
立春這天,村民們都圍了過來。王里正甩了幾下響鞭,高聲說道:“三星高照,新春來到;及時播種,不違農時;祈一年五穀豐登,國泰民安!”然後,里正請陳帆先叩頭。
陳帆帶著家人向春牛叩首,王里正和其他村民依次上前。
都拜過了,大家就一擁而上,將那隻春牛打碎,捧一撮泥牛回家。孩子們也一人抓了一撮,去撒在禽畜棚圈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