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初七,他們到了縣城。
小吃店今明兩天供應臘八粥,熬得稠稠的,裡面有各種乾果豆子。竹筒外帶的方式讓很多人感到新奇有趣,隊伍在街上排得長長的。
陳帆他們在後院檢視帳冊資料。
陳英喜歡那張出勤排班表:“這表格真有趣,他們的上工時間和休息時間都看得清清楚楚。”
“這個崗位責任表也很有意思,各個崗位由誰負責都寫清楚了,責任也很明確。”陳秀說。
“我們書院也排課表啊。”陳月不覺得稀奇。
“我們是學過的,寫張表格很簡單。他們好像都沒怎麼學過啊。”陳英覺得他們很了不起。
陳帆點頭:“他們確實很聰明,也善於思考。”今年人手增加了,王大柱和韓氏也管理得很好。
傍晚,臘八粥全部售罄,員工們快手快腳地完成清潔工作,錢和帳也都盤點清楚。
陳帆在附近的飯店點了桌菜送過來,大家一起坐下來吃晚飯。
王大柱的嘴皮子利索多了,率先端起杯子:“多虧鄉君和章公子提攜,我王大柱一家才有今天這般好日子。我以茶代酒,敬鄉君和諸位公子小姐一杯。”說完,就一飲而盡。
陳帆和章辭相視一笑,也喝了一口茶。
小王雲這一年長高了許多,陳帆每次見她都感覺她變樣了。她脆生生地說著店鋪裡的生意:店鋪裡的豆漿很受歡迎,甜豆漿鹹豆漿都有人喜歡;豆腐花的生意也很好;夏天的涼皮涼粉涼麵賣得很火爆。
孩子們聽得都津津有味。
韓氏問陳帆:“我們要不要再開一家分店?”
陳帆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問夫妻倆:“你們覺得如何?”
韓氏看了眼店裡的人,說:“我覺得可以再開一家,甚至兩家,按照總店的模式來做,店裡的人都很負責,也都積累了經驗,可以擔任管事之責。”
所有員工立即坐正了,眼神炙熱地望著陳帆。
陳帆故意沉吟了一會兒,才說:“可以考慮,你們先制定一個方案,給我看看。”
韓氏愉快地答應了。
回以章宅,陳忠簷提了一個問題:“小吃店可以開到慶州城嗎?”
“你想在州城也有生意?”章辭問他。
陳忠簷點了點頭。
“州城的主意恐怕要以合作的方式來進行。”章辭說。
“堂堂崔家會願意做小吃那點兒生意嗎?”陳忠柱率先想到與崔家合作。
章辭笑了:“小生意也能做大產業。那位華書吏不就是選擇了一個燒罈子的小生意嗎?”
“那也不是小生意啊,得有一個窯呢。還要有土,還要請很多工人。”陳英窮苦出身,覺得有個窯是件很了不得的事情。
陳帆笑著說:“說起來他只是一個小小的書吏,可那是京城的書吏啊,認識很多高官。他決定做這個事情,就是能解決建窯找土銷售的問題。”
“那他是個有本事的,可為何只是一個小書吏?”陳英不明白。
陳忠簷告訴她:“很多人都是在一個位子上蹉跎多年,才能晉升一兩級,大多數人終其一生都只能做到五品官。他想升到高位可能很難,但是以書吏身份多認識一些人,是完全可以的。唐大人他們商討白酒生意,他就把罈子生意接過去了。”
有幾個恍然大悟,有幾個還是似懂非懂。
書店那邊,馮管家也是說地方太小了,要不要再開一家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