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鄉幾萬畝稻田的豐收,足夠東夏國所有水稻田全都種上高產稻種!
一百萬斤稻穀運到了京城。君臣的恭賀聲響徹了金鑾殿:“恭喜聖上喜獲豐收,天佑我朝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國泰民安。”
皇帝龍心大悅:“有了高產稻種,百姓都能吃飽飯了。土地改良的事情戶部還要加緊督辦,務必讓我朝擁有更多的良田。”
戶部尚書余文善領旨:“昌平鄉土地改良的方法都已寫成冊子呈給聖上,請問是否要向各州縣印刷推行?”
“準。”
戶部侍郎何中勝提出建議:“糧食豐收,百姓手中的餘糧增加,又有紅薯補充,若適當增加賦稅,可大大充實國庫。”
餘尚書立即反對:“百姓並未全部實現高產,增加賦稅不合適。”
“昌平鄉不是已經高產了嗎?”
“昌平鄉送來了一百萬斤稻穀,你還想要收多少?”
尚書令隋文業開口說道:“我朝還有很多州縣處於貧困狀態,百姓的溫飽還未能保證。全面提稅不合適,區域性提稅更不合適。”
“水稻種植面積還可以再擴大,淮水以北黃河以北也可以改一改習慣,種植一些水稻。”嚴太傅提出了建議。
“眼下已經是深秋,有些地區遭受旱災洪災蝗災,產生了大量流民,可否向昌平鄉安置?”何中勝又出主意。
“這次的流民距離昌平鄉路途更遙遠,不一定能撐到昌平鄉。”嚴太傅不認同,“周圍的州縣應該有能力安置難民。”
“周圍的州縣並不富裕,眼下糧食最充足的就屬昌平鄉,昌平鄉君身受皇恩,自當為君分憂。”何中勝言辭鑿鑿。
“何侍郎家中的糧食應當也充足,可否願意捐贈一些糧食救濟百姓?”中書令說話了。
何中勝冷笑:“本官一個小小侍郎,哪能和中書令大人比糧食比財產?馮夫人手中的糧食可不少哪。中書令大人會多捐一點嗎?”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中書令微笑:“本官可以多捐獻一點,何侍郎可以少捐一點,表表心意就好。”
“你為何要幫昌平鄉推脫?糧食收得多不應該為國分憂嗎?”何中勝的聲音提高了。
“你又為何總盯著昌平鄉?昌平鄉的百姓忙了兩季的育種播種插秧收割脫粒,累死累活種出來的稻子,就應該送出去嗎?你收入比百姓高那麼多,可曾向百姓施捨分毫?”中書令聲音平靜,語氣卻很重。
何中勝梗著脖子想反駁,卻沒說得出來。
皇帝抬眼:“怎麼馮愛卿說話也跟小孩子吵架似的?這可一點不像探花郎的水準啊。”
中書令行禮:“何侍郎年幼,本官自是要說得通俗一點。”
群臣的肩膀都聳了聳,但沒有誰發出笑聲。何中勝氣得臉都紅了:“百姓的辛苦糧自是歸百姓,可是昌平鄉君有千萬斤糧,不應該為君分憂嗎?”
“何侍郎家中田產也不少,也當為君分憂。”中書令有來有往。
皇帝瞅了眼中書令:“馮愛卿倒是護短。”
中書令微笑:“微臣只是說理。論應當,大家都應當。”
很多大臣都瞪了眼何中勝。
何中勝:“……”
散朝後,太子不悅地看著太傅:“老師也向著那昌平鄉?”
太傅淡定地看著太子:“儲君的目光是要看著全國,看著全天下的。中書令那句話沒說錯,論應當大家都是應當的。何中勝想讓昌平鄉做什麼,他自己也應該做什麼,百官都逃不過這個理。”
太子噎了噎,說:“流民外逃,田地荒蕪,可否鼓勵流民回鄉?”。
喜歡種田女城主請大家收藏:()種田女城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