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開運村的是李管家的兒子李哲鴻。他找了里正,說了報名表的事情。
里正將紙遞給他,上面寫著十個名字。
“都是男孩?”李哲鴻問他。
“當然是男孩,會有女孩子讀書嗎?”里正想當然地回答。
“你們村挺大的,只有十個孩子讀書?”
“十個挺多了,以前村上都沒什麼人唸書,這一下子突然多了十個呢。”里正還挺自豪的。
李哲鴻沒說什麼,又駕著馬車去西邊老遠的橋上村。
橋上村都是流民安置的,有一百多戶人家。上面寫了整整三十個名字。
“這麼多人想讀書?”李哲鴻有點驚訝,兩邊差距有點大啊。
“我們都是流民,房子是藉助的,田地還沒分,不知道以後的生活怎麼樣。眼下有免費讀書的機會,就先跟著讀。哪怕買不起筆墨紙硯,識幾個字也是好的,將來可以做做夥計帳戶先生,多個活路。”代里正姜承達說得很誠懇。
“里正有遠見。”李哲鴻誇了一句。
“鄉君說這輛馬車歸你們保管,作為孩子們上學散學的接送車。”
“接送車?”姜里正驚呆了。
“是的,這輛馬車負責接送孩子,車伕從你們村上選。將孩子們送到書院後可讓馬兒在那裡吃草料,鄉君會安排他們幹活,到時候再把孩子們接回來。”
“聽起來是好,可是三十個孩子馬車上也坐不下啊。”姜里正疑惑。
“人多會派兩輛馬車過來,回頭我會向鄉君彙報。馬車留在里正家,有什麼事情可以騎馬向鄉君府彙報。”
“那你今天怎麼回去呢?”
“今天有人和我一起過來的。”青笈還未出門,和他一起過來的。
“順便問一下,這三十人裡有女孩子嗎?”
“有五個女孩子。”
李哲鴻挑了挑眉,竟然真有女孩子來讀書?
陳帆看著各處送來的名單,覺得很好笑。
“這十個孩子好像有五個是原先租田的幾家。”章辭記性很好。
陳月在旁邊笑了:“開運村的風氣還真是一如既往啊,勤奮的勤勞的都是要在夾縫中生存的。”
“還真有女孩子來讀書呢。”陳英很開心,“我可以做女先生了嗎?”
“我們都姓陳,稱呼上怎麼區別呢?”陳月問陳帆。
“可以喊名字啊,月老師,英老師,秀老師。”陳英開心說道。
陳月搖頭:“我覺得怪怪的。”
“這個晚一步說吧。”陳帆也沒想好。
“青山村的女孩子報了七個呢,那邊人也不多啊。吉祥村的沒有女孩子報名。”陳秀對比著村上的人數。
“原住民好像都沒有女孩子報名。報名的三個村子都是新住進來的。”陳雅發現了重點。
大家心知肚明,都嘆了口氣。
晚上,林浮玉和丈夫馮昤說起了昌平鄉的事。
“母親今天又欣慰又心酸,以後么弟做的事情越來越多,她是不是還要一直這樣,或者更心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