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孩子回了屋,面對面坐著,雙臂交叉,閉上眼拍著自己的肩膀。
崔刺史到了歸雲居。他笑著對陳帆說:“你這裡是主宅,來客要先到這裡。可是大人們都在蘇園,等會兒又要去蘇園,倒是有點意思。”
章辭先笑了:“還是宅子太小了,若這兩處都是在一個大宅子裡,你就不會這麼想了。”
崔刺史愣了愣,哈哈大笑。
他看向自己兒子:“你小子這幾天倒是逍遙快活。”
崔雲朗一本正經地回答:“我向大人們請教學問了。”
“我怎麼這般不相信呢。”崔刺史不給面子。
晚飯擺在蘇園。崔刺史恭恭敬敬地拜見了各位大人,然後將一疊資料放到桌上,開始彙報慶州的各項情況。
二十五這天的天氣挺舒服的,沒什麼風,太陽昇起時感覺暖暖的。章辭看著一家人,鄭重說道:“今天穿正式一點,歸雲居會有一位貴客到。”
貴客?什麼樣的貴客,要隆重對待?
一輛馬車停在了門口,一位四十多歲的男子走了下來,站門口唱報一聲:“聖旨到——”
青笈嗖地一下從後門跑出去了,是跑的,不是飛的。
一家人都快步走出了屋子,轉到那位男子下方,恭恭敬敬地跪了下來,連著繡娘周婆婆婆和強師傅。
章辭帶頭稱呼:“見過蕭公公。”
眾人也跟著齊聲稱呼。
蕭公公開啟聖旨,唸了一大串:“元豐縣女陳帆,恪勤恪謹,溫良愛幼,精水利,善農事,開梯田,育良種,獻優糧於朝廷,扶百姓之溫飽。為嘉其功績,擅其專長,今賜地陳帆昌平鄉,封為昌平鄉君,望爾感懷聖恩,勤勉恭信,創一方康裕。欽此!”
陳帆消化了一會兒,她被朝廷封為鄉君了?還被賜了土地?
可為什麼是鄉君啊,還有昌平鄉是什麼意思啊。這時代有鄉這個行政級別嗎?她只聽過村縣州,連鎮都沒聽到過。
就算古代有“五戶一保,百戶一里,五里一鄉”的說法,可這元豐縣昇平縣廣運縣都沒“鄉”這個設定啊。
章辭已經開口謝恩了:“謝聖上恩典!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眾人跟著說了一遍。蕭公公喊了一聲免禮,大家就站了起來。
陳帆畢恭畢敬地接過了聖旨,章辭把一個荷包遞給了蕭公公:“公公坐下喝杯茶。”
蕭公公居然沒說行程緊急,爽快地應下了。
周婆婆麻利地拎來了水壺,章辭拿出茶具,給蕭公公沏茶。
蕭公公調侃一句:“這水倒是正好。”
章辭笑了笑:“家裡孩子多,這個時候通常都在燒水的。”
蕭公公掃了一眼:“收養了這麼多孩子?”
孩子們一溜兒排成隊,作自我介紹。
蕭公公呵呵笑了笑:“這些孩子都長這麼好看,好福氣喲。怎麼少了兩個?”
章辭回答:“三弟和七弟跟著嚴將軍長見識去了。”
“這麼小就讓孩子去涉險?真捨得啊。”
“只是跟著去看看,開開眼界,壯壯膽量的。嚴將軍佈署嚴密,哪用得著他們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