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家也能做生意了?”老漢肖林有點激動。他有一條腿不太好,去不了作坊,在家裡做粉條這樣的活他還是欣然接受的。
“是的,”陳帆點了點頭,“我可以定期派人去收。”
肖林更激動,彎著腰連聲說謝謝。
弄清了粉絲和粉條的粗細要求,鄉民們就走了。陳帆拿出了裱花袋,教孩子們另外一種方法。
紅薯澱粉加入數倍清水和微量的鹽,倒入鍋中,燒中火熬成透明黏稠的熟芡;再倒入乾粉揉各均勻,抓起來就有拉絲不斷的效果。
接下來就是孩子們最喜歡做的事情了。將熟芡裝入裱花袋,孩子們輪流上前,擠入開水鍋,水中的圓粉越來越多,大家的歡呼聲也越來越響。
煮兩三分鐘煮至透明,撈出來過涼水,陳雅用手扯了扯,非常勁道。
酸辣湯已經做好了,每人夾了些圓粉倒進酸辣湯裡,埋頭吃了起來。
“去年為什麼沒做呢?”陳忠梁想不明白,“這麼好吃。”
“去年的春薯不多,還要賣到北方去。做小吃的話後續供應不上。”陳秀分析。
“家裡可以吃啊。”
“家裡不是做了很多紅薯乾和薯片麼?還做了很多吃法呢。一年做太多樣很難形成產業。”陳秀說得煞有介事。
陳忠梁想了想,沒反駁。
陳帆每天都用粉絲或粉條做一道菜,廚娘和孩子都跟著學。
鄉民們的粉條和粉絲很快就供出了第一批貨,陳帆付了錢,讓人送到了元豐縣,做酸辣粉、炒河粉、粉條丸子、粉條蒸肉……
只要一直這麼做下去,做粉條賣粉條都可以產業化發展。
鹹淳縣的救災很有秩序,有墨箋他們在,百姓沒有不聽話的,叫他們做的都規矩規矩去做,不准他們做的誰也不敢去做。
吳啟升跟陳建咬耳朵:“要是沒有他們三個,我們帶人救災,會如何?”
“我們苦口婆心,聲嘶力竭,災民呼天搶地,一片混亂。”陳建沒給自己留面子。
兩人交換了一個眼神,彼此都明白了。仁心要有,規矩也要有,這兩年他們領教得很透徹,就是不知道他們去主事的時候,能做到什麼程度。
“陳公子吳公子,遠處有一群災民向我們這裡衝過來。”村民單小文跑過來彙報。
“衝過來?他們還有力氣衝過來?”吳啟升驚訝。
兩人立即往那個方向跑過去,遠遠地就看到黑壓壓的一群,在向這邊迅速移動。
陳建摸了摸下巴:“我想看看他們能跑多少路。”
站了十五分鐘,那片人群的移動速度就慢下來了,還出現了速度不同的幾股人流。
“山下有誰在負責嗎?”吳啟升問道。
“墨大人到緗簡大人那邊去了,有護院在的。”單小文說。
心裡咯噔一下,陳建和吳啟升都抽了自己一巴掌,聊什麼不好,偏要聊他們如何應付?
三人迅速下山,去和護院匯合。叫百姓們往後撤了撤,把能吃的東西都端出來,做好相應準備,他們就戴上口罩,站到了最前沿。
災民們慢慢到了面前,護院隊長阿鋒抽出了刀,副隊長阿鴻舉起了鞭子。
喜歡種田女城主請大家收藏:()種田女城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