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書令看著兒子,笑了:“為父甚是期待。”
孩子們寫了兩刻鐘,相繼擱下了筆。中書令站在他們身邊看著,挨個兒將他們誇獎了一番,又提了些建議。孩子們都興奮得小臉通紅。
中書令看著柳懷瑾,指了指章辭:“文章方面你儘管找他,他文章寫得不錯。”
柳懷瑾雞啄米似地點頭。雖然內心希望中書令能對他指點一二,但也清楚那是奢望。能叫他多問問章辭,已經是對他的肯定與指引了。
“等你到京城參加會考,可以來家中找我。”中書令又說。孩子們刷地睜圓了眼,熱切地望著懷瑾。懷瑾激動得嘴唇直抖,好不容易才穩住情緒,深深地行了一禮:“晚輩定當竭盡全力,不負大人的期望。”
中書令微微頷首,看向章辭,隨意問道:“明天就是重陽,你們可有什麼安排?”
章辭回答:“重陽就是登高辭青,吃重陽糕,喝菊花酒。除了野馬山,附近沒有高山,登高要到遠處去,路上費的時間可能比較長。”
“那就去野馬山看看,跑太遠也不合適。都出來轉轉吧。”說完,中書令就帶頭出了門。
孩子們拿著筆和水盂,去清洗乾淨,將書桌收拾好,才走出了院子。
中書令笑了笑:“這些娃娃的習慣還是挺好的,陳姑娘教得好。陳忠簷也要幹活?”
“當然。大家都要下田幹活,進廚房幫忙做飯,輪流洗碗。”
“他願意?”
“當然,我看了他一眼。”章辭說。中書令朗聲大笑。
來了一千人的隊伍,田裡的那些稻子就成批成批地倒下去了。中書令一行過了橋,去看開運村那邊的稻子。
那裡做了幾個平整的場地,稻穀正在場上曬著。即便是發生了幾場混亂,各塊田地捆紮的稻穀也都有不同的布條標記著,村民和佃戶也不用擔心自家種的稻子會混到別家去。
田間所有百姓都呼啦啦地跪下了。這邊剛叫免禮,那邊開運村上的村民又成群成群地跑了過來。里正一腳高一腳低地跑到最前面,率先跪了下來,一村的百姓跪倒了一片。
喊了聲“免禮”,中書令就沒再說話,只是抬腳向另一個方向走去。里正著急忙慌地跟了上來。中書令繼續走,直到健步走了半條邊,近兩里路。里正累得叉腰直喘氣。
“里正大人需要加強鍛鍊。”中書令微笑著說。
“是是是,以後一定多鍛鍊。”里正喘著粗氣說,“大人身體真好,面不改色氣息平穩。”
中書令仍然帶著微笑:“本官只是經常奔波,走路走得多些。你覺得這些稻子收成如何?”
里正調整幾下呼吸,說:“這批稻子的產量真是令人吃驚,在下從未見過如此高的產量。明年將這批高產稻穀種下地,會有更多的百姓受益,飢餓問題將得到緩解。”
中書令笑了笑,往回走:“你們村上為何只有九戶人家租了地來種?”
里正尷尬地笑:“開運村土地貧瘠,這片地又飽受水災之苦,村民們也是擔憂產量,怕辛苦一季卻是白忙乎。”
“嗯,情有可源。這九戶村民的稻穀,可得讓他們好好保管,以便來年種出更多的糧食。”
“大人說得是,他們的稻穀,自會由他們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