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下午,男孩子們都在琢磨那個脫粒工具。
陳帆買了幾捆稻子,連草帶穀子稱重算錢。那個村民很稀奇地看著她。
陳帆敷衍了一句:“我讓他們學習學習摜稻。”
那村民快樂地點頭:“你錢多,你開心就好。”
陳帆抓了些稻把交給男孩子們,只照應了一句:“不論你們用了多少材料,都好好留在那兒,用廢的也留在那兒。”
陳忠梁回憶著陳帆的動作,像梳頭一樣,用手指在稻把上梳了梳。有幾粒稻穀被帶了下來。
陳忠柱受到了啟發,拿著那根有刺的木棍劃了幾下,稻粒也能被扯下來。
“那轉是什麼什麼意思?”柳定康模仿著陳帆的動作,“還叫我們想想馬車輪子。”
眾人冥思苦想。
陳忠檁說:“如果輪子上有刺,轉動的時候就可以把稻粒割下來。”
“為什麼要轉呢?”
“一直轉可以一直割啊,想想石磨,可以一邊轉石磨一邊放豆子,用輪子應該也是這個原理,一邊轉輪子一邊放稻子。”陳忠檁善於聯絡。
大家好像明白了。
陳忠柱把那根木棍橫放,兩個孩子一人抓一頭,轉動起來。越看,孩子們的眼神越亮。
家裡的木料很多。陳帆叫木匠們把蓋房子用剩的木料都儲存下來了,說是可以留著玩玩。現在正好方便孩子們動手操作。
他們找了根圓木,用匕首削了幾下。兩人轉動圓木,一人拿著稻把,木刺不停地從稻把上劃過,稻粒接連落下。
孩子們歡呼起來。
“如何讓這根圓木一直轉呢?”
“想想馬車輪子啊?輪子是怎麼轉的?”
“加一根車軸。”陳忠楣想了想,抓了把泥土,捏了捏,中間插根細木棍。
“再給它做個架子。”陳忠簷說。
兩個孩子找了木塊,把它架了起來。
“還要做個手柄,搖一搖就可以讓它轉起來。”陳忠檁又想到了一步,找了根釘子釘在上面。
“這樣不太順手。”他試了試,又加了根橫的,“這樣抓著就順手了。”
大家都很興奮,輪流搖了幾下。
“我要是考不了進士進不了翰林院,我做個木匠應該也能做出名的。”陳忠檀自言自語。
“你會做出厲害的攻城器械嗎?”陳忠柱三句不離戰場。
“你會做出厲害的機關嗎?”陳忠梁也來了勁。
陳忠檁咧著嘴笑:“我可以朝這兩個方向試試。”
柳定康在捏泥巴,捏成一根根倒刺的模樣。
眾人端詳了一會兒,都說這個方向是對的,只要把它做得更好,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