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就這麼算了!
這份冤屈,必須要洗清!
李幹看著林光明,聲音很低但很堅決,“林主任,既來之則安之,我一定會履行好試飛員的使命。”
林光明聞言頓時激動得要跳起來,連忙說,“明天就要試飛氣動佈局,沒有辦法,後天開始時連續不斷地降雨天氣,時間實在是耽擱不起了。”
李幹好一笑,“現在飛都沒問題。”
……
次日一大早,飛行員值班室。
飛行服、飛行頭盔,都是廠裡現成的。
李幹挑選尺寸合適的裝備上,緊接著拿起了殲-7出口版的相關情況和試飛進度表仔細看了起來。
殲-7是米格-21的東大仿製版,這款戰機的輝煌卻是仿製版殲-7創造的。
在長期使用中,空軍發現這款戰機很優秀,於是就有了大量的改進型,一直改到2010年還出了一款最終版本型。
而從這款戰機研發出來的次型機梟龍,更是世界有名的三代半輕型戰機,物美價廉,物超所值。
東大工程師仿製了米格-21後,部隊基於戰場情況變化提出“加強低空低速效能”的改進要求,101所做出了一項創造性的啟動佈局改進——雙三角翼。
也就是當前殲-7出口版專案總師宋文忠操刀改進出來的01號原型機。
兩個三角形不重合疊加而呈現出來的形狀,便是雙三角翼。即在原來的三角翼基礎上,在機翼前襟翼設計一個折角,後襟翼對應處也設計一個折角,如此就在三角翼的最小的角區域,又形成了一個三角。
效果就是改變展弦比,改善了低空低速效能。
李幹現在要試飛的就是這樣一款戰機,重點測試啟動佈局改變後,前緣襟翼的效能。
所謂前緣襟翼,是可以上下活動的襟翼,就好比跑車後尾箱上的能夠收放的尾翼。
起飛的時候抬起與主翼呈鈍角利於抬頭,降落的時候放下和主翼呈銳角利於壓住機頭,改善了殲-7這種高空高速戰機的起降效能。
沒有前緣襟翼,殲-7的起飛和降落滑跑距離通常會超過700米,並且轉彎半徑也會大一些。
前緣襟翼被折了一個角,戰機起降和飛行效能肯定會受到影響,究竟是什麼影響,不知道。
研發團隊不知道,生產車間不知道,誰都不知道。
於是有了試飛員,需要試飛員把飛機飛起來,透過一系列的飛行動作來找出這個影響音速以及影響的程度。
毫不誇張地說,一款新型飛機能不能拿到“上天”的資格證,最後一道關卡就是在試飛員這裡。
試飛員都是萬里挑一的,無法透過他們的測試就無法定型,永遠都到不了使用者手裡。
而駕駛一款處於不穩定狀態的飛機升空,那是拿命在測試,所以說,試飛員每一次升空,都是在和閻羅王掰手腕!
三十多分鐘後,李乾坐在了01號原型機的飛行座艙裡。
同樣老舊落後的儀表臺,和他穿越前接觸的戰機相比,就是老捷達和滿屏都是電腦的電動汽車之間的差別。
他熟練地活動尾翼襟翼、垂翼襟翼、前緣襟翼。
地勤人員:???
這是什麼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