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幹貝雞茸粥
監正往日極其漂亮的杏眼沒什麼精神地半垂落,又見皇帝著實擔憂自己,強撐著被扶起來,慢吞吞地喝了幾口皇帝喂來的粥。
三四口後,監正臉色驀然更白,將瓷碗推開的同時爆發出一陣劇烈的咳嗽聲,身體擺動的同時咳嗽聲從響亮到越來越發悶,最後他緊緊閉著嘴但唇角還是滲出一絲鮮血,在他蒼白臉色上顯得格外刺目。
身側的太監慌忙遞過來一隻空茶盞,監正接了,吐出一大口鮮血。
大太監著人去太醫院傳召太醫,其餘太監則端著漱口茶痰盂毛巾等物守在一旁,以備監正使用。
監正瘦弱胸腔劇烈起伏許久,在皇帝滿懷愧疚哀痛的安撫下逐漸平靜,他神色凝重望向皇帝:“我不怪你,如今情狀皆是我自己選擇,是我想與你多……多待幾日,只是沒想到身子如此不中用,竟然虛弱至此。”
他視線落在枕側名為《屍解錄》的小冊上,道:“待我死後,我的藏書不必陪我埋在地下,可藏於書館中留於後世術士研學。”
“只是我親手所著的這本屍解錄不同,這術法慘烈,最好由當世最持重的術士世家儲存,若非無可奈何,想來也不會有人輕易使用。”
所謂《屍解錄》,是監正為瞭解決驚屍之亂而做出的應對,此法來源於葛洪在魏晉時,提出的仙人可學論。他認為仙有三等,即天仙、地仙、屍解仙。道士得道後可遺棄肉體而仙去,或不留遺體,只假託一物如衣、杖、劍) 遺世而昇天,這個過程謂之屍解。由此而成仙的仙人稱為屍解仙。1
監正就此單一理論,做出具體的可以執行的過程,本欲以身屍解,成為屍解仙解決此次驚屍之亂。
可此法到底冒險,千百年來,並無術士修煉成仙的訊息傳出,且都說仙人太上忘情,無執念,老子的《道德經》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並非說天地將萬物當作芻狗,而是表達天地對萬物一視同仁,並無偏頗,對待事物發展持順應自然之理。2
若是成仙後,反倒認為這驚屍之亂無足輕重,豈非徒勞無功。
監正在猶豫是否要使用這《屍解錄》上的方法,而在他猶豫徘徊間,更是有個訊息驚雷般砸在他腦海裡。
他發現了自己的飯友,也就是皇帝竟然傾慕自己。
仔細想想,此事也算有理可循,畢竟皇帝時常邀他進宮品宴,不是說禦膳房大廚研發了新菜品便是說某某番邦進貢了新的異域果蔬。
此事的頻繁程度,甚至堪比監正出門除鬼誅邪的數量。
且每一次,皇帝只宴請他一人。
監正問過皇帝為何,皇帝只說他走過天南海北,品味過的美食甚多,必然頗有研究。
真正撞破皇帝少年心事,是監正某日吃飽喝足在禦花園支了躺椅小憩,皇帝與大臣議事歸來,看著躺得極其平坦的一條監正,以為他睡熟了,屏退了左右,輕柔無聲地在監正額心落下一個吻。
監正只是吃撐了閉著眼養神,懶得動彈罷了,誰曉得就被沒頭沒腦地親了一口,震驚睜眼,就見皇帝那張俊美的臉龐。
監正杏眼睜得橢圓,若不是懶得動彈,就直接從躺椅上跳起來了。
監正其實不太明白皇帝喜歡自己什麼,他不過只是在皇城鬧鬼人心惶惶時來到此處,幾張符籙便解決了問題,不過是見那年幼即位的少年皇帝神色鬱郁,便從陰司請來還未投胎的上任帝後魂魄與他小聚片刻罷了。
皇帝怎麼就能喜歡上他呢?
不過……皇帝生得十分英俊,被他親一口,好似也不算吃虧。監正如此想著,臉頰與脖頸泛出一點薄紅。
答應皇帝的求愛好似也不是不行,如果……監正不知道自己年壽難永的話——他忽然想起自己雖然與皇帝說過解決驚屍之法,卻沒有告訴他自己也將不存於世。
無論是使用《屍解錄》亦或者他耗盡此生修為設下封印,他總歸是要死的,畢竟攥寫下《屍解錄》的最後一筆時,他聽到屋外雷聲轟隆,修行到他這個程度的術士能夠感應天地,他感應到那雷聲中蘊含著天道對於自己逆天而行的警告。
天道不容,監正知道自己的死只是早晚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