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在這個年代,已經和二十年前的香江娛樂圈截然不同了。那個時候,優秀的綜藝節目很少。
整個內地,也只有一個快本。
而快本本身的體量擺在那裡。
所以也就導致許多過氣了的藝人通常無戲可拍。
這些藝人,大多數都有著不錯的實力。
只是因為年紀等諸多原因而沒有了人氣。
但實力本身還在。
限薪令的出臺,也就導致越來越多的節目出現。
而這些節目也必然需要主持人或者參與的嘉賓。
一些已經過氣了的藝人,也因此煥發了事業的第二春。
就比如說沙益。
要說代表作,人家也是有的。
《武林外傳》、《炊事班的故事》、《上錯花轎嫁對郎》……
然而就算當年的沙益再火,他也因為後續的資源跟不上,逐漸的過氣了。
然而也正是國內綜藝的不斷發展,才讓沙益的事業煥發了第二春。
其實自古以來,娛樂圈注重的就是流量。
而之所以現代人對於娛樂圈的流量十分反感,其實究其原因,就是因為現在只講流量,而忽視了實力。
一群實力不濟的小鮮肉空有流量,卻沒有一直媲美的實力,自然也就遭到了各種吐槽。
其實本質上,現代的小鮮肉和當年那一批藝人也是一樣的。
只是因為當年的時候機會不多,大家為了出頭,各種爛片、爛劇接下來,實力自然也就越發強了。
最為典型的例子就是劉天王!
論天賦,不如好友梁朝韋。
論唱功,不如歌神張雪友。
除了一張臉,真的什麼都沒有。
但是為什麼我們寧願去看那個一臉青澀,實力不濟的劉天王,卻不願意去看現在的那些所謂的流量呢?
究其原因,還是在於現在的平臺多了。
觀眾們接觸到外界的途徑也多了。
不再只能依靠電視臺這一個流媒體渠道去了解世界,自然也就發現了以前從來沒有見過的風景。
就比如,當年曼神剛剛出道的時候,也被人批為花瓶,劉天王也被人diss沒有實力只有一張臉。
但是經過這麼多年的努力,他們也逐漸綻放出屬於自己的光芒。
平臺的增多,讓我們也關注到了一些實力不濟,但是顏值不錯的藝人。
自然也就產生了小鮮肉=沒實力的聯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