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子陵此番北上,名義上是為了清掃太一宮下屬幫會,不過他自己也知道,單做這事,極可能會無功而返。
畢竟,此前滅魔盟大舉出動的事情,便在江湖上鬧得沸沸揚揚,到了如今,太一宮破滅更已是廣為人知。
那些幫會中人,只要不是探聽不到訊息的傻子,很可能就會像龍陽派和忠義幫一樣,聞風而逃,怎麼也剩不下幾個人。
因此,蘇子陵原本的目標,只是擴大打擊面,藉此剷除,或暗中收服北方一干邪道、綠林勢力。
不過,許多事情的變化,往往只在一念之間。
對那些或許已經人去樓空的幫會,他此時已懶得一個個找上門去,但明面上也不能放任不管,即便這已是一想便知的“猜測”。
作為正道中人,儘管蘇子陵有著一身天下無敵的武功,在南方總還有師門長輩在,不能“沒了規矩”。
然而在北方……
蘇子陵一臉正色:“面對這等極為可能的局面,即便我的武功能以一敵千又如何,但畢竟只是一人。
天地廣大,人海茫茫,我又無鬼神之力,豈能將他們通通找出來?非得依靠江湖群眾才行啊……”
他想起創出不久的《生死符》,暗道:‘天命如此,我也只能勉為其難地當一當這北方武林之主了。
一切都是為了徹底掃除太一宮的餘孽……至於胡教和普渡宗不服?不服,就讓我去找一找他們好了。
他遙望北方,毫不在意地想道:‘那就從普渡宗開始好了,俗話都說“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我倒要驗證驗證,能不能逃得一人……’
……
江湖與朝堂向來是一體兩面,關係密切的,尤其是在這個有著武功存在的世界,無論天下分裂,亦或四海一統,皆為如此。
江湖若亂,那朝堂也不會好到哪裡去,而朝堂若是亂了,那江湖也不可避免地會受其影響,就像這百餘年來一樣。
北方三國之中,北秦和北晉連年相互征戰,因而秩序混亂,盜匪四起,民不聊生。
許多武功高手佔山為王,動輒殺人劫道,肆意欺壓平民,作惡多端,為禍一方。
與這兩國相比,北周卻是要好上許多。
十七年前,周魁忠起兵篡位,誅殺慕容氏,成功以“周”代“燕”,但因血脈出身、治國理念等原因,他與國內胡人權貴之間的矛盾十分尖銳。
這些年來,他透過種種手段分化拉攏,漸漸將整個胡人貴族階層打壓下去,終於自去年爆發叛亂,但也很快被平定。
加之周魁忠勵精圖治、施政有方,而且邊防軍隊也較為精銳,因此少有受戰亂能波及的時候,國內尚且算是安定,邪道也是極少。
得益於此,北周商貿為三國之最,與南魏往來也最為頻繁,除了需時常經受洪澇災害以外,境內肆意為惡的江湖勢力並不算多。
因此,蘇子陵的主要目標,大多在北秦北晉兩國之內。
“而且,北秦北晉,都是純粹的胡人統治之國……苻氏、拓跋氏……”
儘管百餘年來,魏胡雜居的情況愈發普遍,但其中血脈族類之別,仍然宛如溝壑,十分嚴重。
“我的本質雖然自世外而來,但繼承自本尊的幾分自我認識,還有此身血脈,還是大致決定了我的基本立場。不過,……”
蘇子陵不禁想起慕容薰兒這位“燕國公主”。
“燕國雖早早破滅,慕容氏也已敗落,連關外龍城都遭到廢棄,但作為當年的諸胡之首,想來仍有極高聲望,尤其對鮮卑人而言,箇中名義,或許值得一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