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不是為了自己能夠名垂千古,而是為了大宋的名頭。
那時,大宋與遼國剛簽過澶淵之盟,遼國自稱北朝,並稱呼大宋為南朝。
此舉意味著,大宋並非正統,兩國都可一統天下。
澶淵之盟給的歲幣不算多,但卻足夠丟臉。
宋真宗眼瞅著大宋是天下正統,受命於天的身份就要丟了,便策劃出了封禪泰山的計劃。
而趙頊,若此時封禪,會讓宋真宗更加難堪,後世不解的聲音會更多。
所以趙頊並不想立即封禪,但他並不是未來不想封禪。
理由二就是,趙頊想代表著大宋往昔的所有帝王,來一次曠古爍今的大封禪。
但是憑藉趙頊目前所創的功績,最多也就和秦皇漢武齊平,還遠遠達不到這種資格。
他還有一些宏大的目標沒有完成。
三日後。
整個朝堂都是懇請趙頊封禪泰山的聲音。
趙頊想了想,將韓琦、王安石、司馬光、王珪、王陶、文彥博、韓絳、呂公著等朝廷大臣全都召進了垂拱殿。
韓琦等人得到訊息後,甚是興奮,以為官家乃是要安排封禪泰山的任務了,當即便紛紛朝著垂拱殿趕去。
半個時辰後。
韓琦等人出現在垂拱殿中,各個都是面帶笑容。
而趙頊走進來後,大家都是探著腦袋,已經迫不及待地等著趙頊佈置任務了。
趙頊面色平靜,坐下後,看向眾臣說道:“諸位,應該也都聽到這幾日的訊息了,你們覺得朕有資格去泰山封禪嗎?”
“官家功比堯舜,德勝禹湯,完全有資格封禪泰山!”群臣異口同聲地說道,就像練習過一般。
“朕曾說過,待天下再無饑饉之患,朕才有資格成為盛世之君,但是現在,朕覺得還是沒有做到啊!”
一旁的王珪似乎早就料到趙頊會說出這個理由,在趙頊講了一半時,他便邁出了半步。
待趙頊講完後,他立馬站到大殿中間,拱手道:“官家,其實你已經做到了,在您定下攤丁入畝的國策之後,在周圍各個國家再也無法欺負我們的時候,天下再無饑饉之患的目標,註定會實現,只是時間問題而已。並且,天下再無饑饉之患,乃是一個宏觀說法,誰能調查出,每個百姓每一頓都能吃得特別飽,每一晚都不會受凍,這個大目標,我朝其實已經算是完成了!”
“臣附議!”
“臣附議!”
“臣附議!”
……
群臣紛紛站了出來,他們已經迫不及待地讓官家同意封禪泰山了。
而這時,趙頊卻搖了搖頭。
“封禪泰山,朕一定會去的,但不是現在,因為朕若要去,就要以千古第一帝王的身份去!”
聽到這話,群臣都呆住了。
這時候,司馬光突然來了一句:官家,在我們眼裡,您已經是千古第一帝王了!
這個馬屁拍的,甚是滑熘,其他臣子都紛紛點頭。
趙頊緩緩站起身來,朝著下面走去。
“大家是不是以為我大宋的新政已經結束了,接下來只要秉承現有的發策,深入執行,我大宋便會越來越富庶,百姓的生活就會越來越幸福?”
眾臣紛紛點頭,然後疑惑地看向趙頊:難道不是嗎?
趙頊微微搖頭。
“還沒到那個時候呢!剛才,王副相講,朕所提的讓天下再無饑饉之患,乃是一個宏觀的目標,無法量化,其實我們已經達到了,或是很快就要達到了,其實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