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二十日,多雲有風。
垂拱殿內,趙頊看著一本奏疏痴了迷。
“好啊!真好啊!實在太好了!”趙頊喃喃說道。
不遠處。
站著的喜子不時望向趙頊,面帶疑惑。
官家拿著這份奏疏已經看了大半個時辰,且足足說了上百次“好”。
他還從未見官家如此開心過。
心裡想著莫非是遼國向大宋投降了,或者是西夏高麗又出什麼丟人的事情了。
這時,趙頊才緩緩放下奏疏,臉上還滿是興奮的神色。
此奏疏來自瓊島知州蘇軾蘇東坡。
蘇東坡在奏疏上,詳細講述了瓊島目前的改造情況。
當下,那裡的休閒養老設施基本完工。
房屋、道路、商鋪、娛樂場所都按照趙頊的安排建了起來,基本上算是建造了一座新城。
另外,中原的文化、美食、風俗習慣還有建築特色也都被蘇東坡傳揚了過去。
現在,有些當地人說話,都帶著一口四川眉山口音和汴京口音。
正是跟著蘇東坡學的。
蘇東坡基本將趙頊親自規劃的那份《瓊州大城擴建方略》執行落地了。
瓊島的改造,哪都好,但就是人不多。
除了那裡的原始族落,便是被流放的犯人。
蘇東坡曾經向惠州、潮州、杭州等州的官員寫信,介紹瓊島的情況,並歡迎各個州府的商人來這裡遊玩度假。
但都被婉絕了。
理由很簡單:此地乃犯人之島,不是很吉利。
趙頊想了想,生出一個大膽的想法。
……
翌日,垂拱殿內。
韓琦、司馬光、王安石、王陶、王珪、韓絳、文彥博、呂公著八人齊齊站在兩側。
在八人都將蘇東坡的奏疏看過一遍後,趙頊發話了。
“諸位都講一講吧!朕的目的是要將瓊島變成一座宜居之城,如今,城的模子打造出來了,就剩下人了。如何才能讓更多的人願意去瓊島生活或遊玩呢?”
眾臣都不由得皺眉。
自古以來,瓊島都是流放之所,蠻夷之地。
去那裡,就意味著犯事了,還是犯大事了,
且大多都只能老死在那裡了。
很多流放在那裡的官員,死了都要託人將自己的骨灰運送回去,認為埋在那裡是不吉利的。
要摘掉這個“流放之地”的帽子並非易事。
這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