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日,垂拱殿內。
首相韓琦與三司使韓絳一起來到了趙頊的面前。
韓絳率先拱手:“啟稟官家,臣有一件幸福而又有些煩惱的事情彙報。”
趙頊頓時樂了。
“幸福而又煩惱?天下還有這樣的事情,說來聽聽。”
“今年,我大宋的糧食迎來了大豐收,米、麥和粟、豆等雜糧的收成,幾乎是前三年之和。如今各個州府的糧倉都已爆滿,百姓們交完糧稅後,糧倉已然滿滿當當,有的甚至都存在別人家糧食了!”
“尤其是江南地區,在引入三季種植的占城水稻後,今年收穫的糧食足夠整個大宋吃上五年了,預計明年,糧倉的存糧會更多!”
“這是多幸福的事情呀,煩惱何在?”趙頊問道。
“糧食豐收,價格自然而然也就降了。”
“往年,米麥糧價都在每鬥七十文左右,粟豆雜糧每鬥在五十文左右。當下,米麥每鬥不到五十文,粟豆雜糧每鬥不到三十文!且還在降價中!”
“百姓手中的糧食根本吃不完,但是有些百姓是忍飢挨餓怕了,將糧食放在倉內,依然不敢放開膽量吃,長此以往,新糧變舊糧,會壞掉的。”
“另外,隨著我大宋的糧食價格降低,西夏、高麗、東瀛、遼國在邊境地區都在大量收購我們的糧食,我們是否採取一些阻止措施?”
趙頊微微搖頭。
“不用阻止,反正我們也吃不完。遼國和西夏的很多百姓還活在水深火熱中呢,我們沒必要將糧食放壞都不賣給他們,這不是我大宋的做派,按照市場價格,敞開了賣!”趙頊斬釘截鐵地說道。
當下的大宋,根本不需要用糧價去遏制別國。擁有了諸多火器的大宋,當下打仗根本不需要打持久戰,故而軍營中便沒有儲存大量糧食的必要了!”
一旁,韓琦露出一抹哭笑不得的表情。
“官家,我們即使敞開了賣,周邊幾國也消化不了我們的全部糧食、西夏、遼國、高麗、東瀛等國根本沒有那麼多錢。”
“我們還是要內部消化,若將糧食放壞了,那簡直是暴殄天物!”
聽到這話,趙頊忍不住也笑了。
如今,今年大宋可謂是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糧食也迎來大豐收。
反觀遼國,因為大力擴充套件騎兵,導致百姓愈加貧困。
西夏則是還沒有從去年的乾旱中恢復過來源氣,若沒大宋的救助,可能其早就改朝換代了。
至於高麗和東瀛,彈丸小國而已,就是喜歡佔小便宜,但胃口又太小,根本買不了大宋多少糧食。
四國的百姓手裡皆無錢,故而只能忍受飢餓。
故而,能消化掉大宋糧食的,還只能是大宋的百姓。
這時。
韓絳補充道:“官家,其實許多地方的百姓並非是完全滿足了溫飽,很多百姓是窮怕了,不敢多吃。故而在有了糧食後,賣了嫌太便宜,自己吃又不敢敞開肚子吃,最後只能等到快放壞了,才捨得用更低的價格賣出去,特別是村落裡的百姓!”
百姓們都是窮怕了。
習慣於將喜歡的東西放到最後,最後好東西卻變成了壞東西。
趙頊是明白這種感覺的。
當下,朝廷需要做的,就是迅速地消耗掉一大批糧食。
不然糧食會越來越便宜,且有更多的糧食會被放壞、生蟲子,直到最後變成空殼子。
趙頊想了想,朝著二人問道:“開封府內,哪裡的人最多?”
“自然是汴京城內城,每天都是人擠人,根本走不動!”韓琦想都不想地回答道。
趙頊又問道:“哪裡的窮苦百姓多,特別是下力氣的窮苦百姓。”
韓絳不假思索地說道:“那……那自然就是汴河碼頭附近了!”